低空经济.策解|香港如何在低空中寻找经济增长的机会?

撰文: 王宁慧
出版:更新: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正在从地面、海洋开始转向头顶的天空。无人机市场调查公司Drone Industry Insights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市场规模大约有304亿美元,预计至2026年将会进一步增长至413亿美元。头顶的蓝天似乎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蓝海”,香港如何在这一轮的热潮中找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会?

深圳正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深圳特区报)

低空经济成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Low Altitude Economy)指代在低空空域发展的经济活动和产业,是一种以各类航空载具的低空飞行活动作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是航空载具,最主要的应用是无人机、传统通用航空和电动垂直起降机(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俗称“空中的士”)。国家近年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更是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为何低空经济会成为当下的“风口”?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写,在房地产行业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的当下,国家期望低空经济能够复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功,成为“新增长引擎”。同时,无人机作为当下全球军事竞争的热门工具,相关产业的发展亦具备国际竞争的色彩。中国是全球知名的无人机制造出口国,尽管世界知名的国产无人机品牌DJI(大疆创新)在海外备受政治压力,但仍然拥有超过七成的全球市场占有率。

4月30日,大疆运载无人机在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一侧进行物资运输测试(新华社影片截图)。

内地多市瞄准低空市场

中国在无人机制造方面有领先的技术,但其它领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低空交通最为普及的通用航空领域,与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相若的美国存在巨大差距。通用航空指的是非公共运输飞行的民用航空活动,如短途商务通勤、观光、竞技、应急救援等,中国民航网的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底,中国的通用航空飞行器(不含无人机)保有量约为5,000架,而在2021年的美国,则有204,405万架,是前者的约40倍。

载人低空飞行拥有巨大商业价值,近年备受关注,其航天载具的特点是无需长跑道便可以垂直起降,采用电驱系统、没有传统的发动机,所以需要大容量的轻型电池。因此,eVTOL的供应链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定的重合度,这对于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建立了相对完整产业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大优势。

多地政府也瞄准这一市场潜力,出台落户补贴等政策吸引eVTOL企业的入驻,例如深圳宣布为符合资格的eVTOL企业提供最高2,000万元的补贴,而在空间保障、场地建设、设备购置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政府同样会为新落户企业提供支持。截至2024年5月底,内地已经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深圳拥有全国首个标准化建设的城市空中交通运营示范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空域管制和应用场景待突破

香港最近热衷于讨论低空经济,但在内地并非新鲜概念。2010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推出《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低空空域开放在今后十年内将按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然而,后续的推进工作并不理想,最大的阻碍在于空域管制的限制。内地的空域管理是由空军主导,低空使用开放程度低、需要经过复杂的申请和审批。不过,新一轮的空域改革有望带来突破性的改变。2023年11月8日,民航局发布由国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空域划分为七大类,并在真高300米以下的空域设置两个非管制空域,这意味低空飞行器可以在非管制空域中灵活运行,大大简化低空飞行审批手续。

政策即将拆墙松绑,资本和技术也已经就位,另一大挑战是应用场景的缺乏。eVTOL客运的单价高,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出行需求量可能较小,相比之下,货运的应用会更容易落地,因此各大互联网企业已经进行开展利用无人机配送快递、外卖的试点。拓展海外市场也是重要方向,总部位于广州的“亿航智能”近年在中东、日本等多地进行示范飞行,并表示已经获得来自中东和东南亚的投资。

亿航智能的目标是把“空中的士”的起降点做到小区门口、居民楼楼顶、公交场站等人们可以便利乘坐的地方,让飞行融入生活。(亿航智能/当代中国授权)

各大湾区积极探索低空发展

湾区城市群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适宜探索空中交通的发展,其它湾区已经在布局先进空中运输系统(Advanced Air Mobility,简称AAM)。他们往往汇集当地实力最强的一批eVTOL制造商,并且拥有完善的通航基础设施和网络。纽约湾区便坐拥7座运输机场和20余座通用机场,当地高端商务出行的需求较多,通航和空中的士应运而生。美国加州矽谷湾区专长于航空航天技术研发领域,除了eVTOL制造商外,还吸引了研发中心的入驻。

被批评科技落后于时代潮流的日本,也积极在空中交通领域奋起直追,东京湾区的研发生产体系日趋完善。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国土交通省共同组成的“空中移动革命之官民协议会”,于2018年12月20日公布《空中移动革命蓝图》,为先进空中交通的发展制定目标:2019年开始进行飞行测试和实证实验,2023年从货物运输领域开始投入运用,2030年实现载人飞行,全面商业化eVTOL空中计程车及重型货运无人机业务。

eVTOL计划有赖国家政策或地方政府的配合。日本的SkyDrive本月与大阪府及大阪市政府签订合作,以2025年大阪・关西万博为契机推广空中出行。

陆港法律规范有待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达的航空物流业,区域内有多个国际机场和港口,具备发展空中交通。同时,大湾区拥有一批领先的创科企业和研发机构,包括无人机制造研发方面的DJI,以及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等低空交通行业参与者。此外,大湾区一些大型企业具备低空出行的需求,因为这些企业在进行跨国合作业务时,客户常常需要从香港机场前往位于深圳的总部,跨境直升机有机会将数小时的陆路口岸路程缩短为十几分钟。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提出,要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

大湾区空中交通系统的建立,面临跨境的监管体系和入境手续较为复杂的难题,需要考虑香港与内地的管理规范如何对接。目前,内地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针对无人机、空中交通制定相应的规管框架,例如深圳成为首个为空中经济立法的城市,要求市政府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航管理部门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而市交通运输部门则承担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运行的日常工作,从而为产业运作建立完整的机制。

香港目前还没制定有关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法律,但特区政府已经在检视相关法例。7月3日的立法会会议上,运输及物流局副局长廖振新表示,为了确保AAM在香港的操作和应用有法可依,政府会按航空安全、空域管理、个人私隐、保险要求、跨境飞行活动的通关程序等层面的考量,检视现行民航和其他相关法例,以及规管制度,以配合低空经济最新发展。此外,政府将以无人机载货为起点,循序渐进推行低空经济试点项目。

特首李家超表示,香港绝对有空间发展低空经济,但同时面对不少挑战。(黄浩谦摄)

港深联手打造低空经济走廊

多名立法会议员先后针对低空经济的发展提出议案或进行质询,要求政府检视相关基础设施和法例,开发新的低空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不过,香港一直有低空飞行活动,主要使用者包括直升机飞行和小型无人机操作。立法会文件显示,在《小型无人机令》的规管制度下,截至2024年5月,民航处已向约100家公司或机构就小型无人机操作发出操作许可。同时,在民航处的推动下,各政府部门已在多个范畴使用小型无人机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用于协助搜救、执法、检查及勘察、维修及保养、测量及绘图等工作。

不同于内地需要改革空域管理制度,香港面临的是高密度都市格局对低空飞行的限制,要做的应当是研究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找到重点发展的方向。例如高密度的交通和人口为无人机的外卖、快递等物流运输服务提供发展空间,有高校科研团队也正在研究利用无人机自主导航清洗大厦外墙,较人手操作更可取,偏航风险更低。

深圳、广州等大湾区内地城市已经建立无人机等航空载具生产链,香港则可以发展生产制造相关的专业服务,如产品的设计、研发和测试,以及提供航空应用中的配套服务,如航空技术的研发、维修、培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于今年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随着“北部都会区”发展项目的推进,以及新界西北部、部分离岛地区的加速开发,本港低空经济的地域空间和潜在应用空间势必会空前扩大,建议可与深圳等内地先进城市“强强联手”,携手打造一条跨境、跨域、跨业合作的“低空经济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