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才|THEi高科院刘建德:香港需要培养怎样的应用型人才?
香港发展职专教育多年,但在社会的刻板观念之下,不少学生仍以大学教育作为首要升学意向,倾向相信只有入读大学,才有更好地向上流动。曾被评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的机械工程学者刘建德,2022年底出任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高科院)校长,先是改革学院学系架构,再是调整陆港市场策略,并且透过产教结合和必须实习的课程优势,成功开拓生源。但刘建德强调,“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不是收学生,而是学生如何能够帮助到业界”,所以院校向来与业界保持超强联系,会因应业界出资开办课程,锐意发展成为“应用科学大学”。刘建德又透露,院校除了与内地多个城市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也和泰国合办草本研究中心,另今年年底有望推出帮助中小企数码化的硕士课程,目前又与英国大学筹办离岸博士学位。
职业训练局(VTC)辖下的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高科院)以“应用科学·创建未来”为目标,设有数码创新及科技,酒店餐饮及工商管理,运动及康乐,建造、环境及工程,食品及健康科学六个学士学位课程,正在筹备申请升格成为大学。香港大湾区教育融合发展智库主席陈锦云,早前与THEi高科院校长刘建德就学校如何培养人才、留下人才等问题展开对谈。《香港01》获授权转载对话内容,原文《智库对话|香港THEi高科院刘建德校长:产教结合 国际国内联动 育应用型人才》刊登于该智库公众号。
陈锦云:我了解到您来到THEi高科院的时间也不是很久,感觉您在一路狂奔。您可否介绍一下高科院近年来有什么发展,您对高科院又有什么规划?
刘建德:我来这里之后,觉得年轻的同事有很多很好的新思维,可能跟以前传统的做法不大一样,我们也需要时间去作出这个转变。因为现在的社会跟以前不一样,跑慢了就是输了。
我看你们智库之前也有采访过东华学院,他们这两年的发展也非常快速。未来我们也希望找到一些合作的方式,比如搞一个联合的中心。东华学院在长者教育和护理方面做得很好,而我们这边主要关注长者的营养、设计、运动治疗等方面,如果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中心,就能让社会看到——其实教育不是竞争的关系,是大家可以一起做的事情,这个也是我们高科院的宗旨。
我来了之后,对学校内部的架构进行了一些变动,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快和更有效率。以往我们是有校长、有学院、有学系来做工作,但我们始终不是一个很大的学校,根据我之前的一些管理经验,现在把各个学院转变为6个学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要更方便地跟外面讲:我们学校有这样6个领域,就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跟大家讲我们都有什么专业。这6个领域我们都涉及到,就看大家是否对这6个方面感兴趣。
不按传统的部门分类,也是因为我们不同的专案之间也有跨领域的合作,我们也在课程中融入了科技的手段,试着让大家去做一些跨学科的设计,设计出来的产品能够让不同的人群都可以使用。
来了之后的第二个改变就是我们对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在战略上进行了重新定位。
对于国内市场的定位就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让国内的人知道我们这个学校,以及我们的优势在哪里。高科院要求学生一定要出去实习,通过3至6个月的工作,能够让学生的就业机率提高很多。内地很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就是因为业界觉得读完本科之后的学生跟工作岗位有距离。高科院在学术方面的要求跟其他大学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完成学业之后可以留在香港工作(基本上学生在毕业前3个月已经会找到工作),这样也会令我们在国内的定位变得很清晰。
我们和内地各个学校的校长对接之后,大家会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领域,深入的项目合作就由老师之间进行对接。目前这个做法很成功,我们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报名人数已经追上了去年全年的报名人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变多了,香港的学生有增加,内地的学生甚至翻了好多倍。所以今年我们在策略上作出变动之后,生源好了很多。
但是我们最重要的目标不是收学生,而是学生如何能够帮助到业界,这才是我们学校的使命。我们贪新鲜开一个课程,其实很简单,但如果是读完之后找不到工作的课程就没有必要去开。因为我们不仅是要给学生提供职业的训练,也需要实实在在帮到业界。
家长和学生需要知道,来我们学校读书课程上跟其他的大学是没有分别的,但是因为我们跟业界的联系很强,所以我们毕业生一定是能够更好地去找工作。所谓的“应用科学大学”,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陈锦云:这个成果来之不易,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学校的知名度有所上升,本地收生和内地收生方面都有非常漂亮的数据,而且我看到高科院“按业界所需”的路走的非常坚定、坚实。难能可贵!
刘建德:是的,别人都在做的我们就不做一样的,就算我们有计划以后开MBA的课程也好,也会跟数码科技、数码转型相关,也就是要考虑如何帮中小企业将商业模型由传统变成数码化。我们跟业界聊了之后,拿了很多资料,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今年年末有希望推动设立硕士课程。
我们另外还在做数码生产、音乐科技相关的课程,这些都是由业界出资的。我们的另一个策略是,业界有需要,就由业界出钱支持我们开办课程。我相信香港没有多少所学校像我们这样,这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由业界出钱给学校开设课程。我们要让业界能看到高科院的能力,同时业界也要知道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才能够建立合作。
我们开一个新课程至少需要准备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从收生到毕业,最少需要五年时间,所以找准课程定位是很重要的。三、五年后这个课程教的东西是不是社会还需要的,业界在这方面比我们看得更加长远。他们会看五至十年后自己是否有这样的人才需求,同时他们也希望留住自己的员工,让员工再读多一点书,提升学历增值自己。
陈锦云:目前,香港政府都在大力的抢人才,您怎么看香港人才短缺的问题?
刘建德:刚才说的本质上是内部的人才供应,跟引进人才有点不一样。培养一个人所需时间较长,而引进人才就是一个短时间的方法。这也分两种情况,一种就真的是人才过来工作;第二种就算是一种投资,他是否会长期在香港,还是拿香港当一个跳板?大家不知道。我觉得能自己培养就一定是要自己培养的,因为始终有一种归属感,以及熟悉这个社会环境。
陈锦云:您的教学理念一直追求“工学联动、校企合作”,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疫情之后与内地的“产业—教育”融合有什么新进展?
刘建德:自来到THEi高科院之后,我就决定我们不玩排名的游戏。因为去搞排名,“工学联动”就很难做,大家都在追求写论文,但是写出来的文章究竟有多少业界会用到呢?不知道!我们不断强调的就是“落地”。我也很支持我们的学生去做基础科研,但是在做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哪些业界能够用到你的科研成果。
陈锦云:去搞排名会牵扯到很多的资源和精力。THEi高科院的经费一般都来自于哪里呢?
刘建德:我们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业界。政府这一边的周期会比较长,从写一份很好的计划书,到经历审批的流程,拿到钱再去招老师,又要大半年的时间。但是业界不一样,我们给出很好的方案之后,业界能够马上的拍板,就把经费给我们去实施,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业界对THEi高科院有信心。科研落地最主要的还是能够帮业界解决问题。帮业界解决问题不一定会赚到钱,可能是信任、可能是名声,但是各种情况我们都会综合考虑。
我们的同事很努力。他们经常去内地对接学校和地方政府,并不只是简单地签一个合作协议,而是真的想办法找一些能够一起努力的专案。比如说我们跟郑州的大学在合作:他们有两名学生跟我们的两名学生合作做毕业设计。就是希望合作去解决业界面对的问题,也让大家有机会互相交流,学习对方的文化,这也不是其他院校能够做到的。业界的资源很多,THEi高科院也是向他们展现我们实在的工作,让他们重新建立起信心。
陈锦云:你提到很多跟业界的合作,疫情之后跟内地或者世界各地的学校或者企业,是否有更密切的合作?
刘建德:我们跟郑州和山东都有不少的合作,像是氢气能源电池方面,因为本身我们自己的同事也有在做科研,大家就能够在这些项目上面有所交流。另外就是国内的工业市场的发展相对的宽广,我们可以观察内地市场的一些做法,来思考我们的科研应该怎么跟他们合作。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还是跟地方政府去协商,院校是以课程合作比较多。
学校之间的合作,我们现在有很多3+2的课程,2+2的课程也在筹备当中,另外还有一些让老师过来培训、学生交换的项目等等。但是如果科研上的合作,就一定是跟企业。
这一年来,我们学校发展了很多。不仅是跟内地企业的合作,还有跟香港本地的企业合作。我们也有跟泰国的草本研究中心合作,目前跟他们有一个签约的合作研究中心,今年七月份我们也会有十几个学生过去进行学习一段时间。另外我们还有跟英国的学校在筹备一个离岸博士学位,因为我们学校还不能培养博士,但是我们跟他合作了之后,学生有一部分时间在香港读书,还有一年会在英国,最后是拿英国那边的毕业证书。
陈锦云:您充分利用了您的国际经验,国际化和内地合作两头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有意义。政府现在也很强调跟东盟的合作,THEi高科院有在东南亚发展的新计划吗?
刘建德:我们有在泰国、越南的合作,泰国一方面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另一方面就是泰国政府其实投资了很多钱去发展科技,我们主要还是要看国家的政策,未来如果我们开办音乐科技相关的课程,也会考虑跟泰国合作。新能源方面,中国内地的市场很大,但同时韩国的基础研究也做得很好,这都是我们未来考虑合作的方向。
其实对我来说,培养人才用什么方法都不是很重要。而是来了这里的人,要真的融入这个社会,能够帮助社会发展,才能叫“人才”。THEi高科院也希望我们有更多非本地学生能够留下来,因为我们的课程内容非常偏向实践,加上学生在校期间也需要完成实习,其实这样能够很好地填补目前的岗位真空的位置。
陈锦云:您认为目前业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急切吗?
刘建德:急切。从两个方面看这个事情。一个是业界目前请的很多技术岗位是高级文凭毕业的,那业界想要这群人的学历再高一点,能够更好地帮到公司,就会让他们再来读这个课程;另外有一些是已经本科文凭毕业的,但是业界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大的视野,那就会希望他们在读硕士、博士。
企业其实也有两个角度的考虑,一个是我目前是否够人用,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来填补这个空缺;第二个就是未来十年我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两件事一定是平衡的。
在未来的硕士、博士培养里面,THEi高科院计划培养的也都是应用型的人才,他们做的东西一定是业界能用的,题材也完全来自于业界,企业会有经验、会有设备来帮助这个学生完成他的研究。
陈锦云:从THEi到有“THEi高科院”这个名字,我有看到这两年高科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知名度也有所提升了,未来在大湾区的发展是否有什么规划?
刘建德:我们在广州、东莞、顺德都有不同的培训课程以及科研合作。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比如我们跟江门市的合作就是食品安全为主,跟佛山顺德的合作就是服装设计和中药方面。未来我们希望将“一带一路”的学生先带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再来到香港,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到三地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学习经历,尤其结合在THEi高科院的实践能力,那样他们未来的竞争力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