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里帕亚特/Kalaripayattu】历时二千多年的印度传统武术

撰文: 卫尔良
出版:更新:

之前介绍过各地的武术,包括剑道相扑杖道菲律宾魔杖散打KFM苌家拳等。今次【武备志】跟大家介绍一下,被称为世上最古老武术之一的印度卡拉里帕亚特。

卡拉里帕亚特的历史:

卡拉里帕亚特(拉丁拼音:Kalaripayattu)是一种仍然流传于世的南印度古老武术体系,源自于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估计有长达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六世纪经过泰米尔三国战争后,卡拉里帕亚特便发展至现存的形式——兼具打击、踢击、摔挞、象形、兵器及医疗的武术系统。

商堪时期,泰米尔朱罗、哲罗、潘地亚三国鼎立。(图片来自:Wikimedia Commons,Yon Man33,http://bit.ly/2qmKeR3)

"Kalari"一字最早出现于泰米尔商堪文学(Tamil Sangam Literature,300BC - 300AD)中,用以形容“战场”或“格斗场”。在泰米尔语中,"Kalari"是“作战、格斗”的意思,而Payattu(a)是“学习武艺”的意思。 在商堪时期,泰米尔三国(朱罗,哲罗,潘地亚)混战,每位战士都经常进行常规军事训练、马术和驭象术。他们专注于一个或多个兵器,包括矛、剑、盾牌和弓箭等。所以一般认为商堪时期的战斗技术是卡拉里帕亚特最早的前身。

卡拉里帕亚特的派系和特色:

卡拉里帕亚特在印度可以分成三大体系:北方以喀拉拉邦地区的Malayali民族流传;中部以喀拉拉邦内部为主;南方以坦米尔地区为主。不同体系在进攻防守方式及武术表现上各有不同。北方的卡拉利帕图具有优雅灵活的动作、闪避、跳跃,以及多元的武器训练。南部的"Adi Murai" 风格主要以冲击技术为主,集中空手和穴道打击上。但总的来说,每种风格都讲求内外协调的理论。

图中右上角为Puttara。(图片来自:Ashwin Kumar, Wikimedia Commons,http://bit.ly/2rXCK89)

练习卡拉里帕亚特的地方称为"Kalari",而教授卡拉里帕亚特的导师称作"Asan"、"Gurukkal"或"Guru"。每个Kalari都有一个"Puttara"(祭坛)。Puttara是一个七层平台,位于西南角,设有Kalari的守护神。 七层象征著在北马拉巴尔(North Malabar)的切卡瓦尔人(Chekavars)出生的阿米里塔瓦尼(Amritavani)七姐妹。 其他神像都安装在角落里。 卡拉里帕亚特习者每天都为诸神奉上鲜花、香水和水。

卡拉里帕亚​的武术技术内容:

卡拉里帕亚特包含了不同的技巧:身体活动(Mei Payattu)、木棒搏击(Vadi Payattu)、击剑搏击(Val Payattu)、空手搏击(Verum Kai Prayoga)及卡拉里治疗等。在学习卡拉里帕亚特时,第一个练习会是身体活动,以锻炼习者的身体操控、柔软度、协调性、肌力等。当中包括了一些马步和姿势的组合,作为武术的基本功。它们一般共有8种,都以动物为名,包括鸡形、野猪形、马形、狮形、蛇形、猫形、象形与孔雀形。每种的风格与传统差别很大,不仅姿势的名称不同,就连应用和解释亦有不同。 每一种姿态都有自己的风格、活动机制、功能和效能。

+1

搏击训练包括动作演练及口诀指令(Vaythari),不同口诀指令有著自己的节奏,导师通过它调校演习者的动作。每阶段有8-16场的对打练习。在木棒搏击上,不同阶段会使用不同长度的棒,涉及不同防御和攻击技术。再接著便会涉及使用剑、盾、柔剑(Urumi)、矛(Kuntham)和匕首(Kattari)。届时会有多于两名习者同时操练。兵器搏击的目标区域是头部、胸部、背部、胃部和膝下部分。徒手练习是一种不使用武器的技术。通过演习,锻炼习者集中力、灵活性、力量及体质来对付武装对手。

在卡拉里帕亚特里有不少富有特色的印度传统兵器流传下来,【武备志】有机会再跟大家介绍一下。最后,附上两段卡拉里帕亚特的演练片段,让大家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