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还要面对这个问题……

撰文: 武备志编辑团队
出版:更新:
(网上图片)

很多事情,就算想改变,或者不再发生,也需要时间。这个“MMA vs 太极”正是一例。

武备志编辑团队,对于此事的感觉除了“无奈”二字外,亦深感要认真的讨论武术,依旧有很多知识需要普及,而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亦要下很多功夫才能成功。

 

已经是2017年了,这种事情什么时候才会停?

 

对武术的另一幻想

在武备志的不同文章中,都写过不同的人,不论是坊间还是习武者,很多时候都会存在不同的幻想:不论是对动物的情意结习武后的神效、更甚的可能相信古怪的凌空劲等等。而另一个常有的幻想,就是“不练搏击,但搏击能力好”。

这种情况不只是存在于传统武术,不同的武术也会出现。例如,假如你是在一个拳击馆中,每天都只是打沙袋,不论是有拳套、还是没有拳套,你的拳击搏击能力是不会变得优秀的。相比街外人,你当然更好,因为你知道动作的发力、姿势,而你也有更好多体能;但同时,只打沙包的你,不懂出击的时机、不懂追击的步法、不懂ring cut的技巧,就像你“知道”这些知识,但你能做到吗?你习惯被打中吗?你身体习惯那些动作吗?在紧张的情况下你的发挥又有多好?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搏击练习,就没有。

正如一位没有练过“华丽表演脚”的搏击拳手,就算他的战绩有多辉煌也好,你突然要他踢难度极高的多重回旋踢,他也踢不了。无他,就是因为没有练习而已。或许给他两星期,他就可以做得到,但你也要给他两星期练习。

回到这次“闹剧”,如果太极一方平常根本没有搏击训练,面对一个每次训练都有搏击时段的选手,结果可想而知。

 

规则决定胜负,练习决定能力

一个流派中的比赛,往往会因应规则而有一套主流的打法(因这方法最易赢),而这套主流又会反过来改变流派中的训练。不过因为规则所限,用来应付这主流打法的技术,可能并不允许在比赛中使用,这时候,要么就是改规则,要么就是顺著主流打法作出微细的技术改变。
《现代MMA已不再是流派A对流派B》

在此举出一个例子:极真空手道比赛及寸止空手道比赛。在极真空手道的比赛中,大多都是二人在极近的距离下作连续出拳搏击,再加入低扫、膝、高踢等技术;而寸止空手道中的比赛,往往是二人在一个远距离,忽然突进再一下攻击。

两者有如此大的分别,就是因为规则。极真没有护具,但拳不能打头,以致攻击身体的情况极多,那就变成近距离交战;寸止空手道比赛,一击得手后会暂停比赛,所以打这规则的空手道家,会集中在那一次攻击之中。

因为这规则,想参加这次比赛的空手道家就会有相应训练,以致极真空手道家的身体抗打能力极强,而寸止空手道家的突进能力就很强。

有怎么样的训练,就有怎样的能力。

2020年东京奥运有空手道比赛,是寸止空手道规则,今年极真会馆也有派出两位选手参加全日本空手道联盟认证的赛事,以示支持及团结,但两位选手最后都输了,按他们的说法是“距离感、时机都不一样”。

这就是规则决定胜负,练习决定能力。

 

改变需要时间,以及胆量

因为MMA规则少,所以可以让不同门派、不同的人,以自己的风格在当中比赛。其实不同的门派,在进入MMA时都输过。而现时,并没有一个选手是可以只依靠一种技术,就赢得比赛的。

不过输过后,选手没有故步自封,反而去练习、去研究,究竟如何才能把自己擅长的技术去发挥,当中有很多挫败,选手需要不断适应,但唯有如此才能进步。如今,不同的门派、不同的风格,都可以在MMA中落地生根。当中需要的除了时间,还有胆量。

忽然,很多的人都很怕输,好像输了的话,整个门派就没有价值,但其实,所有门派都输过,假如有不败门派,那现时应该只有那个门派存在;同时,不同人也可能适合不同门派及风格,这在《开宗立派》一文中也有提过。

同时,各个名家都有输过,以上的文章也有说到,他们肯去尝试学习新的技术,去变、去进步。武备志多次介绍名家,不是想跟读者们说老一辈有多厉害,祖师有多威武,而是想大家去学习他们的精神,不论是创新、整理技术的决心、对教学的热诚,还是肯去尝试的胆量,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年代需要的。

技术创新、改进,是一个门派的生命力的象征。

 

你打的一拳,是你的一拳,不是你门派的一拳

到最后,回到门派“衰落”的话题。一个人输了,不是门派没落;你输了,也不是你一辈子都输。

一个人输了,大家一起找借口,不改善问题,这才是该门派没落;怕输,所以不肯去尝试,才是输一辈子。

到最后,你打的一拳,并不代表任何门派,因为武术就是面对自己,那一拳只代表你;你输了,那就输了吧,不用背负、也毋须背负太多,人生总有赢输,而且你根本没有“输”,因为你总是在学习之中。

 

这才是我们认为对武术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