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超|悼念一代咏春大师 “咏春三雄”姚才宗师传人作育英才
【编按】咏春拳法流派众多,当中又以“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和叶问三系较为大众熟悉。其中霍超师傅为姚才宗师传人,桃李遍布世界各地。
惜霍超师傅于今年11月底辞世,他的门生特以撰写了两篇文章,除了纪录师傅生平以作纪念,亦向后人展示大师的习武态度和坚持,供今人思考。
2021年11月底,香港刮起了从北而来的冷风。在送秋迎冬的萧杀中,咏春界辈分甚高的姚才系咏春香港掌门霍超师傅亦骑鹤西去,享年92。
霍超与姚氏咏春
霍超祖籍佛山,自小跟随佛山赞先生(梁赞)再传弟子梁福初宗师学习咏春拳法、刀法、棍法及桩法。宗师发现霍超甚具武术天分,学习态度十分良好,遂将他介绍予佛山咏春三雄中人称“大力才”的姚才宗师继续深造咏春拳。
霍超在姚才宗师门下学习咏春时,亦经常与当时咏春三雄的另外两位宗师阮奇山、叶问和他们的门生来往切磋,所以对其他咏春支派的特色亦有相当涉猎。作为一位真正的武者,霍超非但不会排斥或贬低其他武术和派别,相反会认真研究他人的长处,并反复检讨和改良自己的咏春技巧。他百川纳海的胸怀、好学不倦的毅力和力求完美的性格,亦造就了霍超后来在武术界的成就。
融会贯通、自成一派
在梁福初和姚才的悉心教导下,霍超将两位宗师的武学理论和技巧融会贯通,渐渐发展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咏春拳理。霍超的咏春主张将放松肌肉,松沉腰胯,令身法、步法、手法似蛇般灵巧,不与对方斗力,并因应对手的攻击或反应迅速应对。霍超拳理首要讲求放松,令自身反应迅速,动作灵动,让身体、手法、脚法及步法相互配合,达致攻守兼备; 无论进攻或防守,拳势保持连贯,攻守不断。霍超咏春非常重视运用“柔”和“胯”的技巧和威力,强调以胯带肘、以肘带腕,揉合蛇形手法“大小圆”的移动轨迹和咏春“中线”攻击的概念,以黐桥配合步法,压制和引导对手发力的方向,直至寻找到最合适的时机和状态,迅速发动攻势,充分发挥“蛇形咏春拳”刚柔交错、攻守无断的特性。
尊师重道、来港弘武
1950 年代末,姚才宗师在佛山辞世,霍超坚持在佛山处理好宗师后事后再移居香港,并开始教授咏春拳。他曾落户黄大仙区开馆授徒,桃李遍布中国及欧美等地,成为姚才宗师在港的唯一传人,利用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优点,将“姚氏咏春”在香港和海外开枝散叶。霍超同时亦曾担任佛山精武会第 24 届及 25 届的主任及顾问,对内地和香港的咏春拳的传承均作出极大贡献。
公开比试、三招制敌
霍超在佛山声名鹊起后,不同武术门派慕名前来交流的人亦渐渐增加。据闻霍超接受比试邀请的条件就是地点要选在菜市场外,时间要订在上午人流最多的时候,以便让街上的人观看。这个看似与武术界一般作闭门比试不同的安排,其实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公开比试让所有人目击整个过程,双方的招式、技巧、武德以至胜负一目了然,没有半点各自表述、蒙混过关的空间。这个“高透明度”的安排必然会令那些不自量力或纯粹想借霍超名声谋取个人利益的人却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此外,公开比试亦对弘扬武术起积极作用,让对中国功夫有兴趣的人亲眼观看中国武术的实践和对垒,毋须道听途说或迷信被小说神化了的“绝世神功”,更可以避免被江湖术士所误,不但失财,更加损失时间,从而对中国武术产生负面标签。
霍超亦经常说起他与人比试时,制胜的秘诀并非手法,而是脚法!他回忆与人比试时,通常首两招用手法控敌,第三招便出脚。令对手还在试探他用何种手法从上路进攻时,下路已经被重击。这套路亦反映霍超经常强调身体、手法、脚法及步法要相互配合,才达致攻守兼备的效果。堪值武林后辈们认真思考,丰富我们的训练和教学内容。
咏春拳源于福建,兴于佛山,荟萃了众多宗师的心血,精益求精、因应时代变迁和训练技术而改良,代代相传,现在已经百花齐放,发展出不同的流派。霍超晚年虽然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仍然关心门派的发展,经常敦促徒弟和徒孙勤力练习,不但要锻炼肌肉和手法,跟要修炼心智,追求武德,发挥姚氏咏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并济的特点。
霍超对学武的态度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武德的坚持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堪为我们这些武林后辈的典范。愿霍超师傅千古!
下一篇我们会介绍姚氏咏春拳的特色和在香港的发展。
国际咏春联盟
(霍超关门入室弟子)主席麦家炽
(霍超徒孙)会长刘家麒
(图片由作者提供,题目为编辑所拟,原文题目为《业精于勤弘扬国粹 • 艺贵乎研薪火相传 悼念一代咏春大师 – 霍超》)
【包括香港在内,现时世界各地都有不少的武术爱好者,尝试重塑大枪技法。他们的不少技法,便是取材自《手臂录》。点击图片,观看香港八极拳协会卢韦斯师傅的示范】
你知道日本弓道中的“射法八节”吗?点击图片观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