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武术人生︱吸纳黄淳梁叶正两家八斩刀法 改良成武联段位教材

撰文: 转载
出版:更新:

【武备志编按】本文节录自《陆地武术人生——从咏春、截拳道到八段锦》 〈集两家之所长〉一节。作者陆地博士于1980年代师从咏春师傅黄淳梁,后师从叶问次子叶正。除咏春外,他还受业于李小龙直传弟子黄锦铭,是黄锦铭认可的截拳道传人。1997年,陆地在李小龙遗孀李莲达正式授权下,创立了“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现称香港振藩截拳道总会),及于2000年在黄锦铭授权下设立“振藩国术馆”,宏扬国粹。此外,陆地亦师从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的释延王,学习有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易筋八段锦内功。
在今年香港书展的作家座谈会中,陆博士分享他的习武历程,当中提及在这本著作中谈及的武术心得。例如黄淳梁系和叶正系的咏春,他们对打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法有何不同看法?又谈及李小龙在创立截拳道时虽然有参考咏春,但两种武术发力方式有何不同?书中除了拳理解说外,亦不乏作者的见闻和对武学文化的心得,行文思路清晰,解说流畅有序,读者既看作者武术人生,亦看武学精辟分析。
本次节选部份是作者论述黄淳梁和叶正两位师傅对咏春兵器:六点半棍和八斩刀用法有何异同心得?又作者如何归纳师传后,实践改良得出自己的心得。【武备志】稍后会推出本书第二篇书摘,作者谈两家对“寻桥”的看法。

〈集两家之所长〉

能够抱持住“一种咏春,各自演绎”这种审慎但开放的态度,或许就是为什么咏春拳可以发展出现在这么多不同派系,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的原因。而对于陆地来说,曾经先后师承黄淳梁与叶正,自然会有更深入的体验,他发现原来即使同是跟叶问学艺的师兄弟,各自也有不同的心得和风格。“叶正师父教我的东西,跟黄淳梁师父很不同,不同的意思是指动作不同。首先是因为两人的身形有别,叶正比较高大,加上他是叶问的儿子,自然比较著重中国传统武术所讲的腰马力。而黄淳梁师父比较矮细,也由于他实战的经验比较多,所以他会很著重步法和走位,以灵活多变为主。黄淳梁师父曾教我退马擸打,就是借退后一步时的反弹力打回去。在他的步法中,退马是很重要的,所以日后也影响了我在教徒弟时也很著重退马。而叶正师父的腰马力就练得很厉害,记得有次他去英国做讲座,表演打木人桩,他的腰马转动很犀利,其中有一下转身,他用了腰马发劲,竟然把木人桩的桩手‘呯’一声就打断了。所以,我跟叶正师父学习最大的禆益,就是大大提升了我在腰马发力方面的运用。”

【延伸阅读】

【武编周记】记录片《守道》:大时代下叶问咏春的两条路线

咏春|江志强师傅新书阐释半生拳学见解 去伪存真望回归咏春初衷

陆地说自己很幸运,可以从两位风格不同的师父身上,各取所长地学习到不同的技艺,再将两者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方面,尤其是在咏春两种兵器 ──六点半棍和八斩刀之上最能体会得到。“两位师父都曾分别教过我六点半棍,两个版本都有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套路出招的次序,相同的地方就是两位的棍都讲求腰马力。所谓‘拳怕少壮,棍怕老郎’,意思就是,年轻人的拳头自然比较重,但当用到棍时,因为老人家懂得用腰马力,所以打出来的力度就会比单纯用臂力大得多。而事实上,我现在也常常跟徒弟这样说,无论对手的手臂有多粗,也粗不过你的腰,所以懂得运用腰马力的话,你一定会比对方大力。另外,两位师父对六点半棍法那‘半点’都有不同的解释。黄淳梁师父认为,当棍打出去之后,一时之间是收不回来的,而那‘半点’就是指打出去后,令支棍在中间改变方向,他这一下很特别,我们叫作‘撑舟棍’,好像撑艇那样撑落去。而叶正师父的解释则是说,棍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当对手躲过了你的棍尖,走进了棍中间的范围,这样你就很危险了。所以需要有‘半点’,即是‘半招’,当对手走进了棍中间的范围时,你能够将棍尖的力立即移往棍中间,即是整支棍任何一个点,你都能发到力,所以‘半点’的威力其实是最大的,但也是最难练成的。我比较倾向叶正师父的这个讲法,所以现在我教徒弟也多是这样教。”

《陆地武术人生——从咏春、截拳道到八段锦》
作者: 陆地(口述)、Nico Tang​(撰文)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至于刀法,又是另一个故事。当年,黄淳梁把八斩刀的心法和步法传授给陆地后不久就因急病身故,幸好后来还有叶正帮他弥补了刀法方面的缺失。经过两位师父先后传授,后来陆地再与叶正反复研究,在结合三人的心得之后,终于形成了今天与别不同的,一套充满陆地风格的八斩刀法。“今时今日我打出来的刀,跟黄淳梁师父教出来的徒弟不同,跟叶正师父那边的师兄弟也不同,这或许是因为我将黄淳梁师父的心法,与叶正师父的刀法,融会了在一起。但整体来说,我还是受黄淳梁师父的影响比较多。例如,我们咏春有一个很重要的口诀,就是‘刀无双发,棍无双响’,意思就是使刀不会多过两招,用棍也不会多于两下,就要把对手击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步法便变得很重要。而黄淳梁师父向来都很著重步法和走马,所以我的刀也受了他的影响,但就变了走偏门,即是从对方身体左右两方走进去。传统的刀,是正身上正身退,而我就是偏上偏退。事实上,因为八斩刀是两把刀身很短的刀,如果与拿著长兵器的人对峙,走偏门其实会比直上直落更为有利。”

“又因为八斩刀的理论,跟咏春拳的理论,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倒转的。例如,咏春拳有句口诀叫‘来留去送,甩手直冲’。意思就像字面那样,只要对方任何一只手一松懈,就会产生空隙,我们就可以立即从中线‘乘虚而入’。可是在八斩刀里,却变成了‘来留不去送,甩手不直冲’。因为这时你手上的不是拳头,而是两把刀。我记得黄淳梁师父曾经说过,如果你‘甩手直冲’的话,或许可以插中他一刀,甚至一刀就杀死了他,但这一刻身体仍然会有一两下无意识的反射动作,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手上也有刀,他一个反射动作,随时也能让你中刀,结果两个人就揽住一齐死了。又例如,拳法里的另一句口诀:‘追形不追手’,但刀却是‘追手不追形’。为什么会相反呢?因为兵器交锋,对方是想攞你命,他的目标就是你的身体,所以他要追你的形。但我们的刀很短,所以目标不是对方的身体,而是他拿著兵器的一双手,用最短的距离斩伤对方的手,他没法拿兵器便不用再打下去了。但别以为八斩刀很仁慈,只斩手,虽然前五节都是专斩手的,我称它为‘仁慈的刀’,但后三节却是生死相搏的‘夺命刀’。”

陆地博士练习木人桩。(《陆地武术人生──从咏春、截拳道到八段锦》,三联书店提供)

因为手上多了两把利器,只要击中或被击中一下就完了,这跟用拳头打架完全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八斩刀是咏春里最后教,也是最少教的功夫。不是因为八斩刀是秘传绝学,而是因为刀与拳的理论恰恰相反。黄淳梁更曾经说过,学刀的时候,会影响到拳法难以再进步,所以拳学不好,便不能学刀。他甚至认为,只要一学刀,拳法就会退步三年。“于是现在我都会要求徒弟,要学刀的话,至少花三年的时间去学,而且在学刀的同时也要继续练拳,这样在学完刀的时候,拳法还可以保持在三年前的水平;单纯学刀的话,一来一回,拳法便会退步六年,结果变成学会了刀,却失去了拳。”

而陆地跟叶正学刀,就足足学了八年。但有趣的是,他在黄淳梁身上学到了刀的心法,再加上自己的体会,竟反过来影响了叶正。“黄淳梁师父常提醒我们,要尽量避免用刺刀,因为八斩刀的刀身很阔大,并不适合刺,而且有名你叫,我们的刀本来就是擅长斩的。而即使你真的刺中了对方,一般人在中刀那一刹那,肌肉会立即收紧,把刀夹住,你要用力拔或是撬才能把刀抽出来,但这一瞬间的空隙,就足以让对方反击了。这句话影响我很深。而后来当我跟叶正师父学刀时,我发现第二节所教的刺刀有问题。于是我便跟叶正师父讨论,我觉得刺刀是死刀来,一刺下去自己就死定了。而我这个想法,竟得到了叶正师父的认同,他也觉得刺刀是危险的,于是他便决定将刺刀改成了啄刀,即是好像啄木鸟那样,用刀尖一啄就收,后来他还把这一招亲手写了进他的刀谱之内,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综合了黄淳梁的心法、叶正的刀法,以及陆地自己多年来经过实践之后的不断改良,他的这套八斩刀法,最近便被国际武术联合会,选为段位制标准课程里的教材,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肯定。

封面图片出处:《陆地武术人生──从咏春、截拳道到八段锦》,三联书店提供

【本书内容获“三联书店”授权转载。】

武图App2

八种太极发劲方式,点击图片观看文字说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