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夜粥:广东武术独有风景 旧时代武人的苦涩与情谊

撰文: 李开泰
出版:更新: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乃争取工人权益的日子。在疫情打击之下,不论是打工仔或武术教练,今年都过得异常苦涩。事实上,“工资少、工时长”一直都是香港人的日常写照。俗语里常言的“食夜粥”,便是这种状态下的时代产物。

延伸阅读

天台武馆:一部武馆史 半部香港史

【短知识】何谓“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据传昔日在广州一带的武馆,在教场旁边都建有火炉,作煲粥之用。一众基层弟子由于白天要上班,通常是在黄昏或晚间时段跑到武馆上课。练完后身体又累又饿,却不能消化太多食物,于是他们在课后都会围着火炉吃粥。这些粥通常是由武馆的杂役或师娘等副手,在上课之初便开始熬煮。

所以广东人说“吃过夜粥”,便有练过功夫之意。

一碗平淡的粥水,背后却是广东武一道特殊的风光。(图片撷取自https://bit.ly/2KQMdtG)

延伸阅读

《武馆》中的南北拳术

【叶问:终极一战】宗师的落魄与爱情 走下神坛的真正传奇

【访问】麦劲生回顾百年国术未解难题

这种文化后来亦传到了香港。据前辈所述,其时做徒弟的,每日下班就轮流负责买菜,然后到武馆做晚饭。之后便一齐练武,直至夜宵时间才离去。由于香港的武馆地方比广州狭小,很多更是在天台僭建的,根本不具备围炉吃粥的条件,故此有知道门路的小贩,特别喜欢在每夜十点之后,在武馆林立的地区,以手推车售卖粥品。做完剧烈运动,吃碗容易消化的粥,既可充饥,亦不影响睡眠。附近食肆有见于此,亦纷纷提供宵夜粥品,“食夜粥”的传统,遂得以承传下来。

【点选图片了解港澳两地的天台武馆】

+2

随着天台武馆日渐式微,小贩又失去了生存空间,“夜粥”文化也就消失了。今天的习武者若然想吃夜宵,恐怕只得光顾快餐店和茶餐厅了。不晓得当下大家练习完后,会吃甚么呢?

【武备志】仝人祝各位打工仔与习武者挨过这段艰难岁月,之后继续有功练!

相关文章

【形意拳象形取意,有十二形之势,不晓得大家能否尽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