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派】郭秀云:师从白鹤陈克夫 鼓励从小培养舞狮功架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快踏入农历新年,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农历新年间会有一连串醒狮(舞狮)活动,以此为人们带来好运、财富甚至驱邪。有关醒狮文化内容多如牛毛、不胜枚举。多年来投身环保及保育事业的郭秀云小姐(Sharon),母亲是白鹤派传人,自小亦拜入白鹤派陈克夫师傅门下,多年来推广白鹤派武术不遗余力。这次她与陆智夫国术总会监督陆松茂师傅,和我们介绍白鹤派醒狮文化一二,和分享他们有关醒狮与练武趣闻。文、摄:赖家俊场地:陆智夫国术总会

醒狮又分南狮和北狮,我们香港又以南狮醒狮为主。陆松茂指出,传统新年舞的南狮分四种形态,分别是刘(刘备狮)、关(关羽狮)、张(张飞狮)、赵(赵云狮),分别代表红、金、黑、青四色,但现在为了美观,又有紫、粉红等其他不同颜色,狮子的形象相较传统更多姿多彩。

要让狮子形态生动,舞狮者除了能让狮子神态做到传统所谓八法外(1),还要配合腰马步法,做出快慢跳跃、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等动作,让打锣鼓的拍档再根据舞狮动作敲打。陆松茂表示,醒狮基本上用学功夫的马步,例如弓、马、麟麟、虚步,和用于过桥的抢步等等。他表示,相比要跳梅花桩,在地面的地狮其实最考腰马功夫,他们以前是先学功夫才学醒狮,在学功夫时已有很好的腰马基础。可惜现在一代的舞狮者,不少并非由习武开始再投入舞狮表演,而是一学狮便直接学舞狮,腰马功夫未必及以前有习武背景一代有力。即使是先学功夫,现在学生大多也不肯花太长时间专注学马步,只可叹时代不同。

郭秀云手中的是给小朋友舞的“BB狮”。
郭秀云表示,因为小时候气力不够,所以负责舞狮头。

狮头增加负重造重狮而自小已习武的Sharon,师从白鹤三夫的陈克夫,陈克夫早年周游各国,郭秀云表示在她小时候,曾在三藩市陈克夫武馆的地牢睡觉,那儿放了很多很旧的狮头。这些狮头放了很多负重物,相比现在的重很多很多,原来这样做是希望做出一头重狮,武馆或同门间可以斗大力,让别人知道自己好有力去舞一头重狮。她忆述当时贪玩窜入狮头,怎料给困住,哥哥不但没有帮助她,还把地牢关上吓她。

Sharon表示自小已很喜欢舞狮,一来她很喜欢小动物,其次醒狮也与“演技”有关,舞狮要舞得活灵活现,需要要做很多动作,例如狮子睡醒伸个懒腰,用后肢扮骚痒等等,演得是好好玩。但因为她女孩子力气不够,做狮尾要经常擡起狮头,所以她当年是专舞狮头。

她忆述有一年下雨天在电视节目中表演舞狮,在梅花桩上跳来跳去,有人事后问她不怕跣倒吗?

“其实桩脚上有一块小小的沙纸防跣,但遇著下雨的天气,这块沙纸用途也不大,我们也要格外小心。”

+7

而现实中狮子是不会经常把头昂起,所以不论是地狮或跳梅花桩,舞狮者通常要把狮头“耷低”(见上图)(这个不同于垂头丧气的头耷),但其实做这个动作舞狮头者更难看到出面,所以要格外小心。亦因为狮子经常要耷头见人,观众大多数时间都是看到狮头头顶,所以大家见到这个部位的设计往往别出心裁。

说起学习舞狮,Sharon鼓励可以从小朋友学起。因为舞狮既是一项表演艺术,亦是一项有益的运动,现在醒狮也有“BB狮”供小朋友使用。她表示从小朋友开始学并不是一定要他长大后继续参与这活动,但若果他有了兴趣,年纪大了仍可继续练。醒狮运用到的一些腰马步法,好比白鹤派软功棉里针一样,上了年纪也是可以继续练习来强健身体。

(1)狮子八种神态:喜、怒、哀、乐、动、静、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