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ot Boxing】向柏荣:培育搏击运动员应从小开始
香港著名搏击运动员“轰炸机”向柏荣近年除了继续努力比赛外,亦专注举办赛事和训练年轻拳手。向柏荣在2010年创办了Energy Fight,并定期举办赛事,让搏击运动员多一些踏进擂台实际比赛的机会。而为了将香港拳手与世界拳手各地的拳手实力拉近,比赛除了成人赛事外,亦设有儿童及青少年组别,让小朋友能够从小开始参赛培养对搏击运动的兴趣。
对香港搏击运动稍有留意的人对“轰炸机”向柏荣这个名字都应该不会陌生。以充满爆炸力的硬朗打法而获得“轰炸机”的绰号,向柏荣自2000年出道以来就一直是拳坛的焦点之一。在这十多年间,向柏荣战绩彪炳,不但囊括了多项的冠军头衔,更是首位出战日本K-1赛事的香港搏击运动员。
而近年,除了继续努力比赛外,他亦专注举办赛事和训练年轻拳手。自小就热爱武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积极参赛的向柏荣坦言﹐若要将香港拳手与世界拳手各地的拳手实力拉近,从小开始训练和参赛是绝不可缺的一步。
从小开始训练的重要性
早在2004年,向柏荣就开始推行儿童的训练班,提倡小朋友从小开始进行搏击运动的训练。他认为从小朋友时期就开始进行搏击运动训练对于身体协调、发展和脑筋思维都有良好效益,尤其在青少年发育时期,更有助身体获得更好的成长。而在竞赛方面﹐他觉得香港击运动员与其他国家的击运动员分别之一就是在于双方在接触搏击运动和开始训练的年龄。
“在一些搏击运动流行的国家,很多20岁左右的青年选手技术已经很好。因为他们从小就已经开始接受培训,到了20岁时其实已经打了很多场的比赛。”向柏荣解释,“反观香港,很多选手都是18岁甚至20岁才开始接触搏击运动。到能够成功掌握技术,开始参赛再到争夺冠军,实力同其他外国同龄的选手可能已经差了一截。”
他认为搏击运动员应该越早掌握技术就越好,太迟开始的话,面对外国同龄的对手时,技术和经验都会有所输蚀。
“我希望小朋友能够从小锻炼到大,让他们之后于其他同龄选手对赛时,相距不会太大。”向柏荣补充,“如果双方开始接触的年龄相差太远,可能到退休时都未能追到当中的差别。”
让小朋友的训练变得有趣
一般的成年人学习搏击,都离不开教授拳脚以及对练和一些击打打沙包的动作。但在教授青少年的时候,除了简单的拳脚对打外,向柏荣在教学上还要加入一些简单有趣的讲解,例如摔投中的杠杆原理,或是出拳时关于物理常识的元素。令学生们在投入学习搏击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术的水平。
在儿童的赛事中,比赛规则会比较严谨。除了完善的护具外,一些招式也会被禁止。例如不得击打头部、禁止连续攻击和使用一些特定的锁技等。而在设计比赛的过程中﹐向柏荣把重点放在让小朋友培养兴趣和意志力﹐而不是单单的想要获胜。
“我们不会教他们一打就要嬴,而是要像参加马拉松,在参与的同时看看能否坚持完成整个比赛路程,在比赛时完整打完三个回合。”向柏荣指出小朋友参赛的心态要慢慢强化﹐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首先让他们有一个接触,令他们对比赛减少恐惧,再培养信心和对搏击运动的兴趣,然后再慢慢改变技巧和争胜的决心。”
努力推动香港搏击运动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港搏击运动的发展,向柏荣在2010年创办了Energy Fight,并定期举办赛事,让搏击运动员多一些踏进擂台实际比赛的机会。
“搏击运动在香港愈来愈普及,也有很多不同的武术和擂台搏击,例如西洋拳、踢拳、散打、泰拳和我们现在的Shoot Boxing。很多参赛者的都追求让自己的技术更加多元化﹐而为了让大家可以尽情发挥﹐中国香港综合搏击运动总会和Energy Fight都致力举行不同类型的赛事。”向柏荣进一步说明自己成立Energy Fight的目标。
在今年的8月31日,Energy Fight就会举办《帝峰财经频道Energy Fight 2019 全港青少年搏击大赛暨Shoot Boxing外卡专业赛》。当日的赛事规则将会以WSB ShootBoxing 站立综合格斗形式进行,并分为上半场及下半场两个时段。上半场赛事将包括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及成人业余组共17场赛事,让搏击小将们体验一下在擂台上比赛的滋味。而下半场则会带来精英组及专业组共11场的精彩赛事,压轴赛事更会有乐队带菌者的主音歌手龙小菌挑战香港女拳王Nana曾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