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泰拳运动让儿童学懂自我保护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刚刚五月的第一届武博众讲座中,其中一个由现职幼师兼泰拳教练汤善儿(Eva)主讲,题为《儿童学习泰拳的效益及教学法》深受欢迎,散席时家长们仍蜂拥向主讲者提问。时值暑假,我们专访了汤善儿分享教授儿童比得,也让家长们在给予子女参加体育活动时,多一个选择。文、摄:赖家俊

一如很多搏击运动,泰拳运动在适切的师资环境下,也适合幼童学习。Eva开办儿童泰拳班已约两年,他最少的学员只是在读K2(幼园第二级,约四岁),最大的也中一(约13岁),为了弥补学员年纪间的差异,Eva以小班教学让年纪不同的学员都能有效学习。一节课中先有热身拉筋做起,小朋友一排排的按指示打沙包,然后由老师教大家以沙包为对象打复合动作,到最后排队轮著,由Eva执手靶逐个逐个打指定动作。其间定时给予休息时间,让小朋友能饮水散热。

“相对于大人能自律专注的学习,小朋友专注力只有大约十五分钟,亦比较不善控制自己情绪。所以导师要适切按情况给予鼓励,用字和语调也要跳脱,最紧要是让课堂定时不断变化。”

导师Eva执手靶,每名学员轮流对练。

搏击运动独有学习元素她表示,现在一代小朋友多习惯玩电子游戏,少运动,参加泰拳运动除了给他们动动手脚和学习听从指令外,相比其他非搏击运动,泰拳加入竞争元素促进学习动机,并让小朋友能提升手脚协调,并加强他们的警觉性和反应能力。而最重要是,武术运动强调师道文化和对武术何时使用的哲学教育,小朋友从中除了学会保护自己外,也明白到不能伤害别人,武术不可以乱用,这种文化教育是非搏击运动较少强调。

武博时在Eva讲座中示范的小朋友谦谦。

若读者在武博曾看过Eva讲座中的学员示范,应记得最年轻一位小朋友在台上手脚敏捷,Eva忆述这位小学员谦谦(图右)看著他长大,两年前学拳时双脚乏力,但短短两年已身敏捷,现在更积极继续学习。

而Eva特别强调,她特别注重正规上堂前让学员先单对单试堂。在加入大班前,让他们有适应期。

“学怎么都应该重视小朋友意愿,所以我特别重视要先有一堂单对单试堂,好像见工,让小朋友明白这个运动是否他想学,亦让我能和他建立关系,观察他有怎么需要。”

单对单教学观察学童需要Eva表示,过往在试堂中他们见到不同学童有一些特别学习需要,他都会给予家长适切建议,最重要是与家长沟通。

“例如遇到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学童,他的课堂更适宜单对单,因为整个课堂要不断变化,走来走去,甚至用小贴纸给予他们管理。亦遇过对情绪管理较弱的学童,很容易喊,遇到这类情况会和家长谈谈观察所得,可能以疑问形式切入,目的是为小朋友著想,而不是标签,有需要可能教他们如何找评估。”

下课时,导师会与家长交流子女学习状况。

谈及最难忘一次教学经历,是遇过一位K2的学员和家长。在学员上堂时,这家长在后面只顾不断拍照打咭,一旦这学员不想打停手闹别扭,这家长便会打闹迫他打。最终这学员好快便流失没再学,Eva再三强调,一定要顾及小朋友意愿,不能强迫小朋友。

另一方面,若小朋友有志学习泰拳,纵使家长未有相关泰拳学习经验,Eva也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小朋友一齐练习。例如和他们一同练踏步,拿一个枕头给他们练手靶,让这运动促进亲子互动。

搏击是搏击运动其中一个核心元素,Eva如何看学员参与搏击比赛?她表示,若有足够安全措施和护具情况下,她建议已有一定学习年资的学员参加。因为擂台搏击是良性竞争,而泰拳在强身健体之余,也让他们学懂怎样保护自己,而搏击比赛正好是让学员印证自己所学怎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