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X武术:女子三人组教小朋友打出动感
七月中旬又是暑假开始,趁著漫长暑假让小朋友舒展筋骨,动动身手,培养强健体魄,才不虚渡长假。《武备志》在这暑假会一连几篇报道,介绍有关小朋友或走入校园的武术运动。这次受访的武术舞蹈团,便将中国武术融入音乐舞蹈,增加学童学习趣味,让他们打得一身好身手!文、摄:赖家俊
创办人之一BoBo是前香港武术青年队成员。BoBo自幼学习中国舞和芭蕾舞,踏入小学开始习武,并于初中加入香港武术队,以比赛套路、太极剑和太极枪项目参与多个国际及亚洲赛事。高中退役后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期间认识习舞蹈多年的Kammy和Kwan,源于一次像《笑林足球》的点子爆发,大家说笑不如将舞蹈加入武术,最终三人合办武术及舞蹈团,全职教授舞蹈和武术,并以比较强调刚强用力的Hip Hop 等音乐,融入小朋友武术套路中。
由创办至今短短两三年时间,几位年青导师凭著起初的教学信念,已开办恒常兴趣班,并入校提供课外活动服务,带领学童出赛,摸索出自己的教学蹊径。
“舞蹈和武术看似是不同东西,舞者藉舞蹈来表达自己,武者却以武术来控制自己。但它们仍有相通处,两者都是讲究动感、节奏和力量的运动。所以希望透过舞武混合,以注重节奏方式,让小朋友学得开心。”
以游戏音乐拍子增趣味
因应小朋友专注度有限,导师在设计课程时强调趣味和互动,透过游戏和音乐拍子,跟小朋友热身,推动他们学习动机。导师会以几枚不同颜色的豆袋划定位置或分组,学员遵从导师指示齐齐热身,并有序排队逐个打拳或耍兵器,再逐个接受导师专门而设的训练。
导师们表示,幼童阶段年龄间差异特别明显,所以每班年龄要求都是重要考虑。暑期班都尽量要求以接近的年龄群为一组,这样在教学和学习两方才会事半功倍。而武术训练与玩游戏一样讲求规矩,小孩经过导师训练后个个气宇轩昂,可以做到分组练习,互相督促,除了学会基本舞蹈外,也懂得打刀枪剑棍,掌握两种运动基本要求。
“在体能发展上,受训练的小孩一般有较强肌力,例如扎马步可以达一分钟。而透过五步拳套路练习,让他们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做到手到脚到,掌握定点和平衡。而最重要的是学习态度,武术教育教导要懂规矩,遵重指示,亦教导他们不可以以武凌人。相较其他运动,武术强调师兄师姐这辈份身份,对小朋友来说是身份认同,督促他们要自己照顾自己,做好榜样,也有责任指导后辈。”
导师BoBo这两年经历两个身份转变,分别是由幼师转型为教练,另一个是由武术运动员转型为武教教练。
身份转型感触良多
对于从幼师到教练转变,BoBo表示她仍在学习如何做教练,而这个身份转变对她冲击最大,当中尤以对小孩的方式:
“幼稚园教师要求对小朋友温柔,在侧边观察支持鼓励;而做教练却要决断,虽然也会关爱学生,但教练不能显示出来,要比幼师内歛、更严厉,才能激发学童坚持下去!教练见到有问题要马上喝止,虽然这喝止未到责骂,但要让学童感到入肉,而且要懂得激发他们的斗志、鞭策他们努力,总之说话方式也有很大转变。”
而由前武术运动员转型为武术教练,则比相像中困难。BoBo表示,很多时带学童们去比赛,他内心其实很想是自己落场。因为感觉上亲身上阵才有信心由自己控制局面。现在她也告诉自己要放开些,小朋友比赛不一定有成绩有收获,但他们从学习和比赛中所经历才是收获。教练陪伴他们学习,鼓励他们在心态上有正能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