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棍】双节棍总会创办人刘万梁推棍术竞技化

撰文: 赖家俊
出版:更新:

双节棍自李小龙在电影中亮相以来,成为那一代大小龙迷争相学习兵器,热潮更未有因李小龙的殒落而衰退。多年后,一个小伙子在看《精武门》时见李小龙在虹口道场大战一幕,给他挥洒自如,动作利落的双节棍棍法所吸引,遂萌生学习双节棍兴趣。他并没有把这门技艺当作一时兴起的玩玩而矣,却是苦心钻研一练二十年,十年来更将这门兵器在香港发扬光大!他是香港双节棍总会创办人兼总教练:刘万梁。

据说,李小龙的双节棍术,是在美国向他的学生,有“菲律宾棍王”之称的伊鲁山度(Dan Inosanto)所学,而在香港却从没有武馆正式专教双节棍术,刘万梁是如何习得这门兵器术?

香港双节棍总会创办人兼总教练刘万梁。(赖家俊 摄)

“最初接触双节棍是在回乡探亲的期间,从亲戚手中初次接触双节棍,回家想自己制作,却又无从入手。后来看了李小龙的电影,更加著迷,于是用尽所有方法,查书、看VCD等,有幸我的因师崔成安先生早于四十年前,曾为出版社画过一些双节棍棍法的图解书,于是便按图索骥,加上自己不断摸索,不断改良自己的技术。”

问及自学的过程面对很大的困难吗?刘万梁表示,自学虽然走了不少冤枉路,但因为不断实践和不断从错误中学习改良,令自己不断突破,反而令他更有经验去教导学生,更能体会学习这门兵器时有何心得和阻碍,如何可以教他们打得更精准,更易明白当中技巧。

刘万梁师傅。(赖家俊 摄)

双节棍与传统短兵器不同处

“双节棍与传统短兵器比较有何特点?”小记问。

“传统短兵器比较少会换手,多数拿刀拿棍只会一直用同一只手握著。而双节棍可以透过换手和配合步法,而令攻守更灵活。此外,透过不同握法,可以做到正手握技击、反手握抽击,还可以做到撩、挑、格、挡、打、劈等更灵活打法。而运用杠杆原理,双节棍可比一般短兵更易打出更大力量和短劲。在古代,类似双节棍的流星锤若配合在骑马使用,可以透过马匹冲次的冲力,令兵器有更大破坏力。”

对于初学者,刘万梁建议最重要有安全意识,先用海绵棍以防弄伤自己和其他人。先练好惯用手,再练另一手,循序渐进,再学站姿,配合单手棍法,进而学双手棍法,或技击动作。

套路与武术

多年来刘万梁经常与他一众学生,参与双节棍花式表演活动。他是怎样看武术与套路的关系?

“对我而言,武术和套路两者不应分太开看,而要综合来看。你将它当兵器打时,要打到兵器核心精神,攻防不能缺乏;将它当作舞台表演时,要打出美感力量速度。在表演时,方位力量功底不可少,但作为武术推广,也要透过表演让人注意这门兵器,吸引他们学习。两者应该并存,不同时候打出不同味道。”

刘万梁的学生,年龄层由小朋友到长者都有。他表示,双节棍活动是一门老少咸宜的活动,可以训练全身关节活动,尤其对长者而言,适当关节运动有助行气活血,减少五十肩、心肌梗塞或脑衰退等疾病。而且双节棍变化多,对长者而言具新鲜感,可吸引他们多做运动。而不论老少,只要耐心教导,细心观察他们学习,纠正他们技巧,让他们有进步,学生才有满足,有兴趣继续学下去。

记得睇片,等刘万梁师傅教你怎样选一支好的双节棍!

争取将双节棍成为国际运动项目

无前人可从,刘万梁十年来一步步的推广双节棍棍术,由创立总会开办武馆,再将棍术系统化,让学员在八级八段的系统中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可是,双节棍在香港仍然在法律上有灰色地带,法规仍然追不上时代变化,使他与任职纪律部队的学员多年来不断交流意见,希望可以不断改进,向国际层面推广。

由健力士当局颁发给刘万梁的证书。(赖家俊 摄)

“幸好现时有不少学校和社区积极支持。我于2016年与一间中学合作,举办了一场500名师生同堂打双节棍,并入选健力士世界记录。这记录亦获特区政府认可为回归20周年重要事件之一,可见政府也认可这运动发展。”

“未来希望将双节棍推向国际运动一种,现在世界有很多双节棍流派,而主要组织除了有香港双节棍总会,还有武汉中国双节联盟和荷兰世界双节棍联盟,几个组织间都有交流。香港已有校队和代表队,稍后会成立佛山和杭州分会,未来以设立越南、台湾和韩国分会为目标,大家遵守国际间有共识的分级考试制度,让双节棍作为运动项目获国际更多认可!目标是向入选奥运项目迈进!”

【小知识】刘万梁表示,根据非正式记载,双节棍由其鼻祖连枷算起已有三、四千年历史。在古埃及时代法老王的权杖,其雏型便是农民用于打谷麦的连枷。而在中国,根据《墨子》所载墨子从农民于农田打谷的连枷得到灵感,将它改良为用于守城所用的连枷,当敌人用云梯爬上城池时,守城兵以连枷把对方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