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港队明赴日本集训 迎战仁川世锦赛
有不少武术运动,虽然未列入奥运或亚运比赛项目,但在香港仍然有不少“粉丝”支持,当中更有总会负责选拔选手,参与界别的世界级赛事。今年9月14至16日,假韩国仁川便举办每三年一次之第17届世界剑道锦标赛(17WKC),《武备志》特此邀请其中两位港队成员和总教练岸川先生(Roberto Kishikawa)接受访问,谈谈香港剑道队出战状况!
新秀初战世锦赛心情紧张
今年香港共派出七男七女参与是次国际盛事,当中学习剑道己13年的郭泓瀚是第一次出战国际赛事。有别于大多数队员在香港学艺,郭泓瀚是于加拿大学艺。在加拿大读书期间,在日文班遇到一位中学同学,经他介绍下开始接触剑道,起初见剑道所戴盔甲很有型,抱著买一套放在家可以威一下!怎料一学便不能自拔,6年前回流香港工作,仍然继续在香港找剑道馆学艺。问起他二十岁初才接触这门武术,如何可以坚持学习十多年?郭表示:“剑道表面上只有数个得分位,但练习久了你会发觉要做好这个也不容易。加上自己有不服输性格,希望精益求精做得更好。自己好胜心,也以身边师兄弟做对手,不甘心做最弱。而且觉得自己很迟才学剑道,因此会更加下苦功比其他人练更多。”
将出战团体赛的郭泓瀚表示刻下心情十分紧张,还要代表香港是从未试过。除了分男女子组外,剑道不分锻位、身高和体重差别。由于他与一般亚洲选手一样身型不高大,但很多外国选手可能有七尺高,因此他在体能和技术训练上,都有针对遇上这些比大身型大很多的对手会如何应付。
前港队剑击手转战剑道
另一位出赛仁川国际赛的剑道选手,不得不提出战个人和团体赛的杨振宇。杨振宇今年42岁,二十多年前体院还是银禧体育中心年代,已入选香港精英运动员、香港剑击队代表,退役后转习剑道,今次第三次代表香港出战国际赛,是港队其中一位大师兄。
“为何你会由剑击转习剑道?”小记好奇问。
“当年剑击经常在新伊馆练习,上落堂时间经常会遇到旁边剑道班上下课,那边有些选手也是剑击界的前辈,当年都无意思学剑道,但当退役后,这些剑击前辈邀请我尝试下学剑道,结果一学二十年。”
学习了多年剑击和剑道,作为运动员的他觉得两项运动有何异同?“剑道选手年代,大家全部时间都聚在体院(银禧)练习,但剑道除了跟港队集训外,平时还会回归自己所属剑道馆各自训练。另外,剑击只是一们纯粹运动,以得分为目标;剑道虽然也以得分为目标,但涉及更多,例如与教练关系,教练除了教技巧外,还包括个人修养和剑德,不能单单视为一门运动。”
“但另一方面,两种运动打的方法不同,但大家都是想怎样捉赢一盘棋,同样要做好前期功夫。剑击年代所培养的心理、时间安排和如何揣摩对手,都能够转化用于剑道。”
虽然杨振宇已经从精英运动员身份退役,剑道选手身份资助也大不如获政府一级发展的剑击,但他仍然投入剑道运动二十年。“我喜欢剑道所带来团体乐趣。在港队和自己馆内,师生关系很密切,如父子关系看著你成长,运动以外也教你很多东西。剑击年代都有团队精神,但与队员关系只是队友;但在剑击,大家成员是一个家庭。剑道常说‘交剑知爱’,剑道以外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我不懂日文,但透过剑道认识了很多日本当地选手,大家会谈剑道、谈生活,很融洽!”
港队教练:香港剑道仍在雏型阶段
港队总教练岸川老师,亦是剑道界传奇人物。岸川老师自幼生于巴西,自5岁起习剑道,曾五次代表巴西国家队于世界剑道大赛得奖,自2003年起出任香港代表队总教练,亦是全日本剑道连盟8段。
相比于巴西和日本的剑道,岸川老师如何评价香港剑道发展?“香港剑道发展尚在早期阶段。在组织和人才发展上,03年我来香港时,香港最高段位只有一位7段,现在虽然已有10位7段,但发展来说尚在雏型阶段。”
“不过,香港有不少有利发展因素。相对很多国家,香港政府愿意在场地和资金资助剑道发展;而且香港邻近日本,可以相对用较低廉成本派遣学生往日本受训。不过现阶段香港的剑道只在会馆规模(Club basis),但因为已有很多人学习剑道,香港亦已有多间剑道馆开办,是时候要进一步拓展至联盟规模(Federation basis)。”
对于今次出战仁川国际赛,岸川老师认为这届港队已有很丰富比赛经验,但能力仍然在B、C级阶段。希望港队成员能在预赛出线,在分组赛中只要三组能出一队,便能在淘汰赛中继续打。
9月4至8日,香港剑道队成员会赴日本集训,希望他们在仁川国际赛能夺得比上一届更好的成绩。
鸣谢:香港剑道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