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思】苗族武术:阴损歹毒 专用巫蛊?
说起中国苗族武术,问身边朋友,他们多少会说苗族武术会与用毒有关。为何很多人会有此联想?现实中苗族武术与用毒有多少关系?
上述当代人对苗族武述的“幻想”,或许拜武侠小说和电影所赐。在金庸小说中,很多有关用毒的功夫或秘药,都与苗疆有关,例如《笑傲江湖》中,蓝凤凰为苗族出身的五毒教教主,而到徐克版电影《笑傲江湖》时,更明确将五毒教与苗族挂勾;另一出家传户晓的武侠电视剧《天蚕变》,据后来改为小说的著者王鹰在续篇《天蚕再变》中交代,武当绝学天蚕神功是一名武当道长救了一个苗人峒主,在苗疆被奉为上宾时,无意间发现刻有练魔教心法并糅合蛊术的神功秘笈,经改良而成为一门发功时会生蚕丝进入敌人肌肤脉络的绝世神功─天蚕神功。
(电视剧《天蚕变》的作者虚构天蚕神功来自苗族)
按照《说文解字》,“蛊,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虫为蛊”,故此蛊的本义实指寄生虫。至于它与巫术的关系,则可上溯至周代。《春秋左传正义》有言:“以毒药毒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可见蛊毒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一种“全国现象”,不为苗人所独有。
然而去到宋代以后,苗疆地区的巫蛊风气才渐呈突出。清代张泓的《滇南新语》便曾写道:“蜀中多蓄蛊,以金蚕为最,能戕人之生,摄其魂而役以盗财帛”。而施术者则以女性居多,盖因蛊乃纯阴所聚集而成,“一见男子便败”(《子不语》卷十四〈蛊〉)。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甚至明言:“滇中多蛊,妇人尤甚,每与人交好,或此人有远行,必蛊之”。这大底是出于汉人对苗族女性的恐惧心理,结果就催生了蓝凤凰一类的“妖女”形象。
可是现实中,苗族武术当然与用毒无关,亦绝不是女性的“专利”。苗族武术自称始于“蚩尤”,乃九黎三苗之首领,为部落战争时期所传武术,亦有一说法指来自岳飞。在湘西苗族一带苗人把武学称为“舞拳舞棍”,在苗族中不管男女老幼,几乎每人都略懂几招,其尤以苗拳最为有名。
苗拳又名“蚩尤拳”,在拳系上属南拳谱系,它创自清代苗民起义领袖石三保。苗拳有很多埋身的擒拿技巧,例如蝎子手、阴阳手等。而在兵器方面,它则直接从日常的农具中取材,包括耙、叉、竹杆等。
习者亦会在群斗之时,穿上一幅特制的棕片甲,并以甲上的虎爪进行攻击。由于棕片甲是一种年代极其久远的护具,故可以肯定苗拳确实是一门相当传统的武术。而它的主要功能,则集中体现在军旅或械斗之间:
(《走遍中国》系列曾经详细介绍过“蚩尤拳”)
本来在清代的时候,苗族还发明了很多独特的稀有兵器,如钩钩刀、竹条镖、连枷刀等。可惜现时大多数都已经失传,只有文字资料传世。
(钩钩刀,又名“果腾高”,意思为有钩的刀。乃其中一种尚有形制留世的苗族兵器。刀长2.5尺左右,有钩有柄,柄长8尺。平时用此刀砍伐竹木外,亦用作防身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