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周记】技术相容才是武术应有的表现
在上一代的格斗比赛中,不时以“异种武术格斗”的方式作为绰头,藉著不同门派之间的对决,展示各自武术的搏击风格。可是,时至今时今日,无论在MMA比赛还是Kickboxing比赛,所谓的“门派之别”已经不如以往明显,为甚么呢?(图片来自:VCG)
大家好,又我是编辑W。上次带出了“专项搏击比赛表现”并不能“反映武术质素”的想法,今次继续“验证搏击能力”的讨论。
注:封面中的UFC拳手Stephen Thompson是我最喜欢的MMA拳手之一,他是现时UFC中最擅长踢击的拳手。
在不同的武术平台上,不时都会见到“XX武术 VS MMA”的话题。有一种主要论调,会强调“武术”是“搏击技术系统”,“MMA”是“比赛方式”,两者根本不是同类型的东西,不应该相提并论。
诚然,MMA不是武术,并不能直接跟某一种武术比较。加上单从某一场比赛,根据某位拳手的表现,便对某种武术“下定论”,是非常武断的做法,因为拳手终归不能代表整个武术。经常会有“拳手所用的手法根本不是A武术的手法”、“拳手根本不像是A武术的人”、“拳手A武术招式根本用得不对”、“拳手程度不够”⋯⋯以上种种,无一不是从“武术象征度”出发,判断“拳手”是不是“A武术”的人。(有关“武术象征度”的问题,将另外撰文讨论。)可是,以上这些意见会否漠视了搏击时的真实应用情况呢?
在小编从跆拳道转投Kickboxing及MMA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很多跆拳道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在自由搏击上。当中并不是因为那些技术本身没有“搏击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在自由搏击上的时机、距离、技法配合上,跟在跆拳道比赛中有很大差别。我必须学会如何部署(Setup)踢击,学会如何避免被抓脚,学会如何防摔。简而言之,就是从跆拳道比赛的搏击方式,适应至自由搏击方式。
其实细心一想,无论来自那种专项搏击运动,一旦投身至“非自身”的竞赛环境下,难免都要经过这一适应阶段。不是要完全忘掉自己的专长,而是思考如何透过加入其他技法,让自己熟炼的技术得以发挥效果。例如拳击选手要掌握防腿距离或是近身下避(ducking)以外的闪避法等、柔道选手要学会以拳脚趋近的技巧、巴西柔术选手需要加强摔技⋯⋯
就如武备志跟修斗GYM Network代表(President)坂本一弘访问所言:
只是Plus Plus Plus,摔跤加拳击加踢拳加空手道,并不能称为综合格斗。Mix Mix Mix才是综合格斗,也才是MMA的魅力所在。单纯的punch,单纯的take down,这样的打法并不是综合格斗。挥拳后马上近身擒抱住对方,压制成功后起身挥拳,双方起身后以踢技迎击,这样的战法就是综合格斗的魅力所在,并且也是比赛最重要的技巧。
在搏击中,不同技术有各自适合的应用距离或时机,这是人皆共知的。一门武术纵然必然包含多种不同技术,但大概都会有擅长的技术层面,当然亦有不擅长的技术方面。
每项武术背后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其我认为大家亦不用过分被“门派”过分束搏个人的武术技艺,更不应因为门派所限而拒绝接触、学习其他武术长处。正所谓“招式套路是死,人是生的”,武术的价值必须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展示。
作为一个习武者,坦诚地承认门派有其技术局限,想方法改良改善技术,对自身门派没有包含的技术则应虚心参考其他武术,以补自身不足,才是武术的正途。
最后,在今时今日的社会下,擅长单项技术并不足够,技术相容才是武术应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