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太极杨无敌——杨露禅

撰文: 武备志编辑团队
出版:更新:

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出生于河北永年县。由于家贫,他自10岁开始便到广平府西关大街的中药舖“太和堂”当学徒,老板为河南陈家沟人陈德瑚。

从穷家小子到王府武术教师

其时陈家沟的长辈陈长兴(1771-1853,陈氏太极拳宗师,以身架工整闻名一时,故号“牌位先生”),每晚都会借陈德瑚的院子授拳,从小好武的杨露禅便经常借机偷看陈家拳法,结果很快就被陈长兴发现。按照当时规矩,陈氏太极属于陈家的嫡传武术,外人不得私练。陈长兴本想派徒弟把杨露禅赶走,但杨露禅却凭借偷学的拳法击倒众人。陈长兴顿时对杨露禅另眼相看,非但没有怪罪他偷学拳术,更准许他正式入门拜师,开陈氏太极外传的先河。

往后十八年间,杨露禅曾经三访陈家沟,最终以四十岁之龄把陈氏太极的拳械技术尽数学全。艺成后的杨露禅本回到了家乡永年授徒,后在同乡武禹襄(1812—1880,武氏太极拳创始人,书香世代、兄长二人俱在朝为官)的引廌下,去到了北京成为各大王府的武术教师。“王道人太极拳”的创始人王兰亭,便是杨露禅在京城所收的第一个弟子。

(1987年的经典国语电影《神丐》,便是以杨露禅偷拳的故事为蓝本)

杨无敌

随著杨露禅的名声愈来愈大,上门挑战他的人也愈来愈多。幸而凭借一身精深的太极拳造谐,杨露禅每每都能稳操胜劵。久而久之,杨露禅就在北京武术界站稳了阵脚,有人甚至称他为“杨无敌”,与八卦掌之祖董海川可谓一时瑜亮,而坊间亦一直盛传杨露禅与董海川曾经公开比武。虽然此事至今仍未有任何史料证据,但这宗轶闻确实令杨露禅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1830-1904,曾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戊戍维新期间遭罢免),便曾经慕名欣赏过杨露禅的一场比武。事后他书写了一幅对联赠予杨露禅,形容他:

“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雄”

这幅对联不仅尽显杨露禅的超凡身手,同时亦体现出杨露禅独有的拳学风格。相比起劲走缠丝、动作幅度大的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架式以“中正安舒”为本,即拳势不用过大,反要求习者在松柔之中使周身内外合而为一。

有人认为这是杨露禅要迁就皇族的生活习惯,所以删减了陈氏太极拳中的复杂动作。另有说法则指杨露禅年轻时曾深受道家武术影响,故他创拳之时就将道学的“圆”、“柔”哲理,融会到原有的陈氏太极拳体系。事实上,在早期的杨式太极拳专著中,依然有不少人会奉武当道人张三丰为太极之祖,故这种说法亦非全无根据。

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图片撷取自http://bit.ly/2p5lwGm

杨家后人

当然,无论何种说法为真,都无损杨露禅以及杨式太极拳的地位。盖因除了杨露禅本人外,他的儿子杨班侯、杨健侯、杨少侯,以及孙儿杨澄甫等,全都是独步一时的武学宗师,其中杨班侯更以搏击技巧扬名四方。他们杨家几代人的实力,尽显了杨式太极拳的独到之处,同时亦反映出杨露禅的武学智慧。形意名家孙禄堂便曾将杨露禅、董海川、武禹襄、李洛能(1788-1876,形意拳之祖),并列为近代武术界最巅峰的四位宗师。杨露禅在武术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详见《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一文)。

1872年,杨露禅于家中逝世,终年73岁。正如上文所述,在杨露禅离开后,其子嗣俱继承家学,将杨氏太极拳传遍世界各地。而在武术功能以外,杨式太极拳舒展大方的架式,亦非常适合健体养生。现时不少普及太极拳套路,都是以杨式太极拳(特别是杨澄甫的架式)为蓝本。相信这亦是杨式太极拳能够名扬四方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