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从功夫时代、踢王决、武跆王、PRO-TKD看职业化可能
近年,中台两岸都各自开办了不同的职业跆拳道比赛,为一众跆拳道运动员提供一个尽情发挥的空间,用最直接的方法鼓励跆拳道界,让选手与教练不用再担心未来。到底它们跟奥运跆拳道有甚么不同呢?到底跆拳道职业赛还有其他可能吗?
本文想针对的是跆拳道作为职业搏击运动的可能,而非职业化的WT/ITF的比赛方式。
简介现存的职业跆拳道比赛:
现时的职业跆拳道比赛大多是建基于两大跆拳道体系(World Taekwondo Federation/International Taekwondo Federation)而来,但大多仍以得分制为主。
以WT形式改良:功夫时代、踢王决、武跆王
“功夫时代”职业跆拳道争霸赛在2016年于中国成立,是全球首个跆拳道职业比赛,至今曾先后在成都、佛山、宁波、郑州等地举行职业赛事。它的赛事以搏击赛为主,分成单人赛、双人赛、混双赛,中间夹杂表演而成。
搏击赛采取击中得分制,累积分数话者为胜。“功夫时代”跟奥运跆拳的最大分别在于:成人运动员不用配戴头盔作赛。
“踢王决”是跟中国原创搏击赛事昆仑决在2017年4月共同推出的世界跆拳道职业联赛,首场比宝于4月7日在北京举行。它的比赛种类有:个人赛、团体赛、极限竞技赛、品势赛(个人、双人、团体)等。
运动员会穿著“踢王决”的服装而非WT跆拳道道袍作赛,外型带有中国文化色彩。“踢王决”的搏击得分制明显改良自WT搏击规例,为鼓励搏击的观赏性,赛会提高了旋转踢法的得分(由加1分变成加2分),亦提高了罚则扣分(由扣1分变成扣3分或5分),若被对方击中并遭裁判读秒亦能加2分(WT读秒不会加分)。
“踢王决”跟奥运跆拳的最大分别在于:成人运动员不用配戴护甲、头盔作赛,亦不能使用正拳打击。
“武跆王”是台湾首个职业跆拳道赛事,在2月3日的RFC综合格斗冠军赛中举行了“武跆王”职业跆拳道示范赛,并将在今年7月8日正式举办RFC“武跆王”职业跆拳道大中华区争霸赛。
“武跆王”运动员身穿红蓝道袍,只配戴牙胶、露指拳套、护胫、护裆作赛,搏击赛亦是采取击中得分制。
以ITF形式改良:PRO TKD、PRO Taekwondo
关于PRO TKD、PRO Taekwondo比较凌乱,目前只能从YouTube找到相关的片段。但可见两者采取近似ITF的竞赛方式作赛。
在1998年的PRO-TKD中,运动员不穿戴任何身体护具作赛,拳击只可打击躯干部位。但从影片可见,赛事仍是以击中得分制进行。
PRO Taekwondo自2007年起于欧洲发展,其后在欧美等地举办多次比赛。直至目前为止,在南美仍有定期举办赛事。运动员会戴上拳套、护胫、脚套作赛,允许拳击头部。得分是按照每一下命中的招式而给予,共分成1-5分。(详细赛例可参看:PRO-Taekwondo官网 )
职业跆拳道比赛真的那么好看吗?
跆拳道发展至今,不时都会有意见指出“旧时的跆拳道比现在好看多了”、“今日的跆拳道比赛非常单调”等等。对于职业跆拳道比赛的出现,不少人认为这是跆拳道的“希望”,重新令跆拳道比赛变得瞩目。
职业跆拳道比赛真的那么好看吗?
在赛事表现性方面,或者因为得分有所调整,加上奖金鼓励,确实让运动员更勇于作出高难度动作去取得分数。但想深一层,这些“职业”跆拳道比赛还不是仍采取著昔日的方向去发展?
踢击实效性:
540度跳跃后旋踢在正常比赛中根本很难击中对手⋯⋯这场比赛或许有内幕⋯⋯(影片撷取自:YouTube)
高难度的踢击虽然夺目,但与搏击应用始终背道而驰。若跆拳道要以搏击运动出发,要展示跆拳道的武术技术,有需要把表演脚法和搏击脚法明确分开,而不是单单为了令比赛更好看便鼓励高难度动作。
当批评WT踢拳道踢击(尤其头部)力量不足,欠缺实际威力时,却又认为那些不切实际的高难度动作比较刺激好看,实在自相矛盾。更遑论那些频繁倒地所导致的实效问题。
判分制的弊处:
纵然一些职业比赛减少了运动员的护具装备,希望更能展示踢击的力度,让比赛变得更加刺激。但是,去到最后,这些职业比赛还是选择以踢击种类来按次给分,而非采用拳击、泰拳、Kickboxing、MMA的回合优势制(即10-9打分制)。
在看职业跆拳道比赛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在看采用电子甲前(旧甲)的跆拳道比赛一样。从WT的电子计分,变回像以前人手给分的情况,令得分的准则重新回到模糊主观的年代。
或者人手给分的好处是:令一般观众能够更易理解分数,易于计算胜负等。但在搏击技术应用上,可能会做成反面的影响。例如有打过“旧甲”比赛的跆拳道习者都应该体验过,明明挡住了踢击,或者踢击根本不命中得分部位,却因为声响或气势而失掉分数。因此在“旧甲”比赛时,运动员都倾向“减少挡格”,并更主动起脚,因为踢击不用完全命中亦可得分。
而在另一方面,一些踢击技术的效果较难靠“视觉”、“听觉”判断,在人手给分时会较常被省略掉。例如前踢、前勾踢、刺出的侧踢,因为以脚底、脚跟部位难以发出声响,在“声音”主导的人手给分下,很难取得分数。
在电子计分下,不同脚法命中的力度亦可以反映出来,并公平地取得分数。假若单纯觉得WT踢击力度不足的话,而又要坚持采用“计分制”的话,只要调高得分力度需求便可。若要加强跆拳道的搏击层面的话,为何不采用“回合优势制”呢?
技术限制:
在WT系列的职业跆拳道赛中,出现禁止拳击的规例,令赛事单纯以踢击主导。以全面武术而言,或者大家会认为有所倒退。但就著职业赛的角度而言,或者未尝不可。就如摔跤会专注在摔投技、压制技,巴西柔术专注在地面技术、关节技、绞技等。
那么现时的职业跆拳道有可能包容其他脚部技术吗?使这些比赛脱离跆拳道的基本模式,成为真正以脚技为主的比赛。例如能否在比赛中加入膝击、低扫,甚至是一定程度的近身抓抱。当然,这是以跆拳道职业比赛需维持独特性,与有别于WT、ITF、Kickboxing等搏击运动而说的。
结语
总括而言,职业跆拳道比赛的出现对一众跆拳道习者而言,无拟是一般强大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其实这亦某程度反映出人们对WT、ITF跆拳道搏击体系的一些意见,甚至是大众对跆拳道的观感定位。
但其实职业跆拳道比赛一事,与众多传统武术的处境一样,代表著武术在现代社会的情况。未来,武备志将会撰文书写WT跆拳道一直以来的搏击规例转变,以说明规例对比赛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