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at/Kali/席拉/西拉】三角步:印菲武术中步法概念
作者:阿难
文章经武备志团队编辑
大家在看有关印尼武术席拉(Silat)教学片时,有否发现片头的馆徽经常含有交叉或三角形的图案?“交叉图案”可能是指印尼及菲律宾常用的短棍交叉相叠象征,亦可能是两个三角形一角相对的图案。而三角形,在印尼和菲律宾武术中,是一个重要步法概念,今天先介绍几个重要概念,再举数例谈谈如何实际应用。
印菲武术中的三角步
在讲解前,先简单介绍几个三角步法重要概念,三角步指出拳者的步法模拟在一个三角形内移动。
1. Female Triangle(阴三角,下文简称“FT”)
于出拳者角度而言,背朝三角形的尖顶方向,两边向他左右45度向前分开。
(影片撷取自:YouTube)
2. Male Triangle (阳三角,下文简称“MT”)
于出拳者角度而言,面朝三角形的尖顶方向,两边向他左右45度向后分开。
(影片撷取自:YouTube)
3. 而由四个三角形合并,加直横两线,组成一个内含“米”字型的正方形;或由四个三角形合并的八角形。
八角米字形步法练习图。(影片撷取自:YouTube)
4. 三角步是由出拳者角度而言,随著拳手的位置改变,三角形的方向亦因而改变,这点读者要先留意。
三角步的应用部分
应用一:改变身位,采进攻或退势
当(A)以刺拳、直拳或其他前进式攻势进攻(B)时,(B)走FT步法在位置(1)以双手卸去对方攻势之余,配合三角步左脚向45度前方踏出。这时在(2)的位置,已在敌方外围,攻击方只有以最近的右手还击,或改变身位正面面向(2),若果攻击方右手已为防守方所擒著,那攻击方便受制要想办法挣脱。若果防守方再移MT步到(3)的方向,攻方未及回头,则会陷于困境,后脑勺暴露于对方攻击范围中。
三角步练习示范。
外围攻击示范,见片段0:44。片段2:59,则为由MT退步再变换为FT进攻步。
当敌人以刺拳、直拳或其他前进式攻势进攻时,防守方走MT步,在位置(2)或(3),逃离敌方攻击,而且在对方外围,仍算是安全范围,留待对方进一步行动。
应用二:挡格攻击
敌方右手手持短棍,由外围向内挥打,防守方由位置(1)变换步法到位置(2),在位置(2)时,对防守方来说,他双脚略为分开并在同一个水平面,身体与双脚向同一方向在MT底部,双手或持兵器档格,或以双手捉紧对方右手,会更有力抵挡对方进攻力度。
但菲印拳术相对较少让自己身在对方内围,因当防守方控制对方右手时,对方左手很快杀到。因此这类入内围的攻势,一般会:一,很快采取进一步攻势如打击对方头部使其失去攻击力、或将对方摔倒;二,以自己右手护著头部,防御对方左手攻击。
片段3:46,攻击方由外向内扫棍时,防守方要改变步法,变动身体水平面,配合手法防御对方攻势。
上一个例子提及身在内围要采取快速进一步攻击或将对方摔倒,这里进一步解释摔敌方法。防守方步法变换至位置(2)时,右脚踏著对方左脚上面,然后双手用力前推对方双肩(或托起对方下巴向后拗),对方便失重心倒下。下身变化亦可如“变化(2)”,己方的右小腿已在对方左小腿后面,当上身向前施力时,己方右小腿向后收力,亦可以摔倒对方。
托起对方下巴,模拟有一条虚线在敌方后方,并中断它,让对方容易摔倒。
片段中1:22秒,攻击方在令敌人失重心时,将脚放在敌人重心脚后,原理与上文解说相通,只是用脚左右不同。
应用三:让对方失去重心
上述两个关于摔倒对手的例子,可以进一步以三脚架原理解释。有玩相机的朋友或会认识,用三脚架时,第三只脚要和镜头同一方向,那么当相机背面有推力时,脚架才会稳妥不跌。
同一原理,我方在FT方向施力,受力方而言他是在MT状态,双脚在同一水平面,前提他不作任何反作用力反抗来力,我们将施力点模拟有一个尖点在他正后方压下去,那样他便会失去重心。若要更准确稳妥,则可以补上后脚来辅助。
换言之,推击只要从对方双脚间推向对方背面,便可更易推倒对手。若对方采取正架(即左手左脚在前),我们便需走侧从斜面推向对方背面,方可较易推倒对手。
进一步讲解见以下教学片段,5:43部分:
以上举出数例,搏击中敌我相方位置千变万化,随机应变。在印尼和菲律宾武术中,三角步是一环重要训练项目,据说李小龙从伊鲁山度吸引了三角步长处,并将其融入截拳道步法中。
(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武备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