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兆龙:在洪家班岁月感到骄傲
七八十年代,香港影坛不断从台湾招兵买马,张艾嘉、王祖贤、胡慧中、狄威都是乘这时势来港发展,大放异彩。〈武打星踪〉这次受访影星,同样由台湾来港发展,凭一身好功夫,藉著香港影圈经历和不同前辈给予机会,让他能走向荷里活。他是洪家班出身的邹兆龙!
走上习武之路,源于一次意外。邹兆龙幼时家贫,6岁时已做雕刻工赚钱帮补家计。一次意外,他工伤弄到手,在国术馆看跌打,见到一旁有人打功夫,令他十分著迷,请求馆主收他为徒。那时年幼,分不清是怎么门派,只知是咏春。他打过木桩、扎马,一心只想练好。小记问他有“辛酸”吗?他笑说,“辛酸”当时怎写也不知,只是满心欢喜的练习。而十岁左右,他在台北做面包学徒,公余仍在工厂大厦练武,凑巧有一位戏行师傅在找武师,见他个子小身手好,可以任女演员替身,结果便加入了电影圈。
洪家班给予发挥机会
在洪家班拍戏日子,是影响邹兆龙一生最大的时光。很多影迷也知道,邹兆龙是在台湾给洪金宝赏识,带他去香港发展,而踏入影坛的星光大道。邹兆龙表示,洪家班可谓影圈的少林寺,培养最多人才。师父洪金宝会据大家的长处和个性给予机会,想做导演,由副导做起;想做武指(武术指导),由副武指做起;想去幕前演出,慢慢给予出镜机会,师父让很多幕后武师,如孟海、元华、林正英有机会走到幕前,大家肯坚持,总有机会。他以“心如大海”四字概括师父对一众兄弟情谊,在洪家班那十年岁月令他感到十分骄傲。
除了《九品芝麻官》中的常威,最令人对邹兆龙有印象的一定要数2007年推出的《导火线》,他与甄子丹对打一幕,相信对各位影迷带来的震撼至今犹在。邹兆龙表示,他早于1997年移民美国已开始学习MMA,因有武术底子,这种混合武术未算太难上手。甄子丹因构思这部电影也学习MMA,拍摄时最困难地方,是MMA有很多厉害杀著如锁技,动作幅动不大,肉眼不易看到,单靠演员痛苦表情仍然不足够。因此,他说甄子丹是一位非常好的动作导演,能善用镜头捕捉,让观众也能看到拳拳到肉,感到切身之痛。
电影《导火线》中,邹兆龙与甄子丹以MMA经典对打一幕
从影多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品首推《Matrix》系列(港译:《廿二世纪杀人网络》)。他整整一年时间拍摄这片,袁和平把中国武术融入西片,令全世界很多人认识他,让他经常收到全球不同国家的影迷给予支持鼓励,也让他打入荷里活电影圈。
电影《Matrix》中,邹兆龙与奇洛李维斯对打。
邹兆龙受访谈及拍摄电影《Matrix》经历。
问及中港台与美国拍摄武打片的分别。邹兆龙表示,动作片一定是香港最成功,他在九十年代参与中国片拍摄,当时仍依靠香港带整队人,服装、武指等等。而美国动作片,能善用音效,可以拍到一招一式甚具力量(Power),但仍是靠香港技术才能进一步融入武术。港式动作拍摄,例如要求演出者有武打底子,能一气呵成一镜过拍摄,在海外要拍到好看的打片,也要抄这模式。可是,新一辈小鲜肉未有功底,根本打不到亦打得不好看,很难令观众信服。
时代不断变,当我们仍用传统方式时,美国那边以新技术来改良拍摄方法。例如拍打片“吊威也”(Wired),香港从前打片以四人一组拉“威也”,现在美国已用机器取代人力。而传统“威也”由纲丝制造,幼而易断,亦容易割伤演员,现在美国已改用较粗身而安全爬山绳,透过特效把绳抹走。又例如拍演员耍双兵器,以前要找一个懂真功夫演员双手打花,技巧要求高可能要频频NG,现在只要一手耍真兵器,另一手以特效加上兵器便可。善用科技拍摄,不能说欺骗观众,但能省却时间,拍到更好效果。
邹兆龙近来忙于宣传于台湾上映的最新作品《角头2》。
邹兆龙表示,当初由幕后走向幕前,未来希望回归幕后。2017年他担任制片人(Producer),会自导自演一套由内地出资拍摄,由他扮演孙悟空的网络电影,希望能在2018年上映。他稍后会赴台湾出席有份参演的黑帮主题电影《角头2》宣传活动,然后去泰国和马来西亚参演一套投资数千万人民币的网剧。
最后问及他喜欢演反派角色吗?他表示在他而言演员不执著于正、反角色,他每接一个角色都是热情投入去演,务求突显角色个性。他笑说从映以来也演过不少正派角色,只是每次演反派都是较大制作,例如经典角色“常威”,故较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