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王宗岳的《太极拳谱》
《太极拳谱》,出自明代万历年间的内家拳师王宗岳。按照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说法,太极拳法由武当道士张三丰所创,王宗岳得授其精义后,再传予了河南温县陈家沟的拳师,最终形成了近世流行的太极拳式。至于王宗岳本人的生平事迹,则历来记载甚少,只知他留下了两部有关太极拳术的专著,一部是《阴符枪谱》,另一部便是今天【武备志】要介绍的《太极拳谱》。
《太极拳谱》,全名为《清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谱》,成书年份不详。《太极拳谱》的篇幅非常简短,全文不过一千字,共分为四大部分,即《太极拳论》、《太极拳释名》、《十三势歌》和《打手歌》。
《太极拳论》主要是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去解释太极拳的各种要领和打法,如“虚领顶劲”、“身如车轮”等。这种做法并非穿凿附会,盖因王宗岳在定义“阴阳”时下了一个极其具体的框架,那就是“一正一反”。例如在行拳身架方面,学者必须时刻保持重心虚实,绝不能犯“双重之病”。而在推手打法方面,阴阳哲学则体现在“随屈就伸”的技巧上。对方若然来劲,我便顺势而去,待其力尽之时再行发劲。阴阳转换清晰可见,绝无偏枯。
而要达致这种流畅的阴阳之境,勤加练习就是必不可少。王宗岳不断在文内强调,练拳是一个“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过程,惟有“默识揣摩,方能“从心所欲”。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令王宗岳在引用古前哲学时不会沦于空谈,反而更见拳理深邃,与后世卖弄玄学的拳著不可混为一谈(详见《国术与国学》一文)。
延续这条思路进发,王宗岳先在下一章《太极拳释名》中,介绍太极拳十三势的五行八卦属性,即掤、捋、挤、按、前进、后退、中定等。然后继在《十三势歌》和《打手歌》内赋予这些符号实质意义。如十三势的核心,就是处处“留心在腰间”,而五行之间的生尅变化,实质就是要习者懂得转换劲力,做到引进落空、粘连黏随。
作为世上最多人学习的拳术,现时有关太极拳的著作可谓多如恒河沙数,但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却依然是研究太极拳的必读之选,得到无数名家注解。近代普及太极拳的功臣顾留馨(1908—1990,精通陈杨两家太极拳,曾担任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等职),便曾写下了一篇经典的《太极拳论解》。
《太极拳论》能够有如此成就,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虽然它篇幅短小,但已经非常扼要地将太极拳的要点列举出来,包括姿势、用劲技巧等,特别适合入门者研读;其次,这些要点基本贯穿所有太极拳流派,加之用字具体,无论是陈、杨、武、孙、吴哪个流派的习者,都能在这部著作中有所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