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偷拍|男遥距拍酒店客不雅片 业内人:要自保只有一个方法

撰文: 蔡浩腾
出版:更新:

航拍机/无人机偷拍|随著技术发展成熟,俗称“航拍机”的小型无人机已经逐渐成为民间普及的玩意,有不少人酷爱用航拍机拍摄风景影片,但亦有人将之用作违法用途。

早前就有警方就在一部坠毁的无人机内检获多达 20 段偷拍影片,最后拘捕一名涉嫌操作无人机作偷拍的 26 岁男子。事件引起一般市民关注,究竟无人机是否已经可以做到完全无声无息的远距离偷拍?

针对疑问,《香港01》科技玩物记者以多方面的资料进行剖析,并找来相关的业内人士发表意见。

民用小型无人机在价钱上已十分便宜,同时拍摄技术亦非常成熟(网上图片)

无人机的操控范围

DJI 高阶航拍机 Inspire 2 的最远操作距离可达至 7km(图 DJI)

据了解, 目前民用无人机的操作距离可以相当广阔,以无人机界龙头厂商 DJI 的出品为例,入门款式(如 DJI Spark)的讯号半径最长为 2km,而中阶款式(如 DJI Inspire 2)则可以涵盖 7km 半径的范围,高阶的 Mavic 3 甚至可以远达 15km 都照样可以操作。

以此距离计算,即使隔著一个海操纵无人机作拍摄都并非不可能(Google Maps 截图)

禁飞区作用成疑?警方执法有何难度?

据悉今次案件的涉事无人机在金钟坠毁被发现,但最终警方是在黄大仙捕获疑犯,假设他真的会“隔海”操作,事必会横越维多利亚港、亦即香港政府、民航处划定的无人机禁飞区之一,任何人在未能民航处及相关机构批准而以无人机飞进民航处指定的禁飞区,皆属违法。

然而,在目前的主流航拍机中,即使有加入限制飞行的“GeoFence”功能,仍未有限制用户在绝大多数的禁飞区飞行,只会在进入民航处划分的禁飞区前弹出警告提示,按下“确认”键后依然可以继续飞行,换言之是否在禁飞区内飞行很大程度只能够靠用户自律为主。

香港民航处的禁飞区(图左)有明确列出维港范围不能飞行,但 DJI 的 Geo Map(右)并未有包括,只在机场跑道附近有明确的禁飞

但值得一提的,是《小型无人机令》于上年度正式立法,需要操作重 250g 以上、较高阶的无人机前需要先取得牌照以及为所拥有的无人机进行标签,在发生与航拍机有关的偷拍及滋扰行为时,新条例有助追查小型无人机的机主和遥控驾驶员。

而事实上,今次的破案关键除了因为在影片中见到机手“入镜”,还因为该航拍机有在民航处注册,警方才能以最快速度拘捕有关人士。

在 7 月 1 日当日,警方有能力高速地在海运大厦拘捕放无人机的机手(资料图片)

另外,根据记者从业内人士得到的资料,其实警方有工具去侦测无人机,例如在 7 月 1 日当日,警方有能力高速地在海运大厦拘捕放无人机的机手(当天全香港都被设定成禁飞区),但在平时日常,感觉上警方没有恒常监察所有禁飞区,毕竟警方也没有公布他们执法的方式。

无人机拍摄有多远、多高清?

在是次案件中,警方在坠毁的无人机中发现了多达 20 段的偷拍影片,绝大多数为远距离的拍摄影片,换言之无人机拍摄水平或已经进步到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高清拍摄,但究竟在若干距离、甚至远至难以察觉的距离之下,航拍机可以拍摄到甚么质素的影像?

以目前民用航拍机的拍摄能力而言,比较普遍的有 2x~8x 光学/数码变焦性能,但上年度推出的 DJI Mavic 3 就将这项参数一口气推至 28x,而且并非会“起格”的纯数码变焦,而是加入运算的复合变焦,大大提升了航拍机的远距拍摄能力 - 故在非常远处进行偷拍绝非不可能的事。

从 DJI Mavic 3 上拍摄的 1x 影像(左)与 28x 影像(右),可以看见远处景物被清晰放大(图 DansTube.TV)

如何防范被无人机偷拍?

既然无人机的技术已经如此先进,在未来亦只会拍得更远更高清,目前作为一般市民,能防范偷拍的手段其实不多,除了在进行私密事情时拉上窗帘之外,就只能在发现可疑的无人机时通知警方作调查,然而若未能当场捕捉到无人机,要调查到无人机机主的身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业内人士:疑犯触犯超多错、非常期待判决

在事情广泛报导之后,我们邀请了一名不愿公开姓名、但具香港小型无人机训练经验的业内人士回应。

他认为今次是 6 月实施《小型无人机令》新例后首次同类的“断正”行为,而且除了窥淫罪行之外,疑犯亦干犯了数项严重错误,包括在夜间飞行、太接近未得批准拍摄的建筑物等等,或会成为新例生效以来,罪证最确凿的违法无人机手。

目前的小型无人机令,其实大大限制了无人机飞行的时段以及操作范围(图 民航处)

违反小型无人机令的最高罚则,为第六级罚款(10万元)及入狱两年,除了令罪有应得的犯人得到惩戒,今次的判决很大机会亦会影响到“小型无人机令”今后在香港对不法行为的阻吓力,所以相信无人机业界亦会抱著“食花生”的心态期待是次判决结果。

私隐专员公署航拍 4 大建议

目前香港在无人机的规管之上,仍然算是宽松,诚如上文提到,仍然需要靠机手们自律,而早在年前,私隐专员公署亦有就航拍机的使用作出指引,主要是让其他人在航拍机升空时可以尽量知悉,从而在可能受拍摄的一方出发保障私隐👇👇👇

【1】飞行路线

小心策划飞行路线,以避开飞近公众及民居。例如,航拍机应尽可能只在需要监察/摄录的范围附近飞升。

【2】摄录功能及影像保留

如有意进行摄录,可预先定下摄录准则(包括摄录内容、地点及时间),以避免因部分资料可能涉及个人资料而被视为过度收集。航拍机可能会意外地偏离原有航道而拍摄到一些无必要的情景,因而应制定删除及保留有关资料的政策。

【3】保安

如影像以无线传输,应考虑进行加密,以免被无关人士截取。如航拍机有摄录功能,应考虑设定查阅控制,以防遗失航拍机时,摄录内容落于他人手中。

【4】告示

跟受航拍机影响的人士建立信任,让他们 清晰了解航拍机的运作。重要的第一步是向他们清 楚交代你的目的及操作详情,向他们保证你没有隐 瞒,亦不会秘密地监察任何人。然而,这些做法可能并不容易,可能需要有创意的解决方法,例如:

- 使用闪灯以显示航拍机正在进行摄录; †

- 利用有关社交媒体,预先宣布航拍机会覆盖的地区; †

- 在航拍机贴上公司标志及联络资料; †

- 拍摄队伍亦穿上有公司标志的衣服;

- 及在航拍机“起飞区”竖立大幅横额,提供私隐声明的资讯及联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