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格式花多眼乱 从AVI、RMVB到MKV、MP4 现阶段最强兼容是它
在数字化时代,影片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电影、电视剧到短影片、直播,影片格式的选择对于观看体验、传输效率以及存储需求都有著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影片格式呢?
影片格式的创世纪:AVI,RMVB
AVI,全称AudioVideo Interleaved,是微软于1992年推出的一种多媒体容器格式,堪称影片格式中的“老前辈”。它采用音频与影片交替存储的交织技术,早期凭借无压缩的RAW数据格式实现了跨平台兼容,可以容纳多种类型的音频和影片流,电脑端的绝大多数播放器都可以兼容,成为VCD时代的标配。
不过,AVI仅支援单影片轨道和单音频轨道,无法容纳字幕等附加讯息,且文件体积庞大,再加上AVI在支援新的音影片编码上不够灵活,所以AVI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只活跃于部分专业领域。
Real Networks在2000年前后推出了RMVB影片格式,这种采用动态码率技术的格式,在512Kbps带宽条件下就能实现VCD画质传输,其压缩比达到惊人的1:300,这种“小而美”的特性使其在P2P下载时代独领风骚。不过,RMVB格式的影片在现代平台上尤其是移动设备上的兼容性较差,不适合存储或播放高分辨率、高比特率的影片。
格式战争的暗流涌动:MKV,MP4
MKV,即MatroskaVideo是一种诞生于2002年的开源容器格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包容性极强”:支援多达8个影片轨道、16个音频轨道和无数字幕轨道,甚至能封装不同编码格式的音影片流,因此被誉为“万能媒体容器”。
MKV支援高清影片,包括H.264、MPEG-4等编码格式,还通过高效的封装技术,能够在保证画质的同时减少文件体积,非常适合高清影片的存储和分享。MKV虽然对播放器的要求更高,但是这种技术开放性直接冲击了商业公司的封闭生态,促使MP4联盟加速推进格式升级。
MP4,全称MPEG-4Part 14,是一种基于MPEG-4标准的多媒体容器格式。MP4以其高质量的图像输出、良好的兼容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且MP4支援多种音频和影片编码技术,能够在多种设备上进行播放,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这使得MP4成为互联网影片分享、在线播放以及移动设备观看的首选格式。
延伸阅读:科技热话|USB标称容量与实际不符?不是偷工减料而是因为......(点击连结看全文)
流媒体时代的昙花一现:FLV
FLV(FlashVideo)是Adobe在2000年代初期为在线影片设计的格式。凭借小巧的体积和RealVideo的兼容性,还有很多浏览器预装的Flash Player插件,FLV在流媒体时代迅速崛起,不过,随著HTML5技术的兴起和Flash技术的逐渐淘汰,FLV也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延伸阅读:选购SSD攻略 PCIe5.0未算最普及 最佳方案是它并配上这容量(点击连结看全文)
如果需要特定的影片格式,或者需要在特定的设备上播放,其实有多样化的软件可以将影片从一种格式转换到另一种格式,我们还可以在支援的影片中外挂不同字幕,配音等等。
虽然现在MKV和MP4影片格式成为主流,但是影片编码仍然在经历著蓬勃发展,很多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都在寻求更加高效的影片格式,利用AI的超采样技术,未来的影片可以有更高的压缩率,新的技术突破也在模糊封装格式的界限,我们也将体验到更高品质甚至更加个性化的影片。
延伸阅读:微信更新带来一键瘦身新功能 清理原图原影片 释放更多手机容量(点击连结看全文)
【本文获“中关村在线”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