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MacBook Pro.有片】新机实战100小时 深度实测Touch Bar

撰文: 林勇
出版:更新:

上星期不少果迷期待的新MacBook Pro连Touch Bar终于正式入手,而且记者更经过了近100小时的工作实测使用,包括打字、图片编辑、影片剪接等,当然更试尽最多用家关心的Touch bar,好为大家试尽新机、新功能究竟好用与否。

流动充电无问题

记者手上的是13吋屏幕2.9GHz、8GB Ram、512GB SSD版本,当然亦都拥有Touch bar,可以玩尽不同的新功能。新机入手,打开盒后与以往的MacBook有点不同,因为MacBook Pro改用了USB-C端子作充电口,所以跟机火牛与旧机不同,只附有USB-C输出端子的火牛及近2m长的USC-C线。对于旧用家而言,不能用回旧火牛当然有点不便,不过,由于新机可用USB-C作充电输入,这代表一些专门为MacBook Pro设计的高容量流动充电池就大派用场,令用家就算没有带火牛都可以利用“尿袋”为电脑充电,的确方便。

右上角的功能快捷键,亦都可以自行设定摆位及功能。(林勇摄)

实测Touch Bar

打开新机一看,便会发现新机原本上方的function key完全没有了,以一条长长的Touch Bar所取代,看介绍时Touch Bar就好像十分厉害,但实战时又如何呢?记者就在这几天,使用过多款不同的软件:包括Safari、Google Chrome、iMovie、Premier、PhotoShop以及iPhoto等不少用家常用的软件,试试Touch Bar是否如所说的实用。

打字时可以利用Touch Bar来拣字。(林勇摄)

1. Touch Bar基本设定

平时Touch Bar的状态只是在右上方缩了4个快捷键,default设定为“屏幕光度”、“声音”、“静音”以及“启动Siri”,一按左方的“箭咀”就可以将它展开出来,看到完整的快捷键列(与旧机实体键一样的排列)。不过用家可以编排这些快捷键及作不同调动设定,“执”一条方便自己的“快捷键列”。

2. 软件实试操作

试用Apple自家软件时,因为一早已经为Touch Bar优化设计,所以功能上非常实用。如用Safari浏览器览器时,Touch bar可以显示不同页面分页的画面,好让用家随时一触即转页;另外,一早设定的“喜好书签”都会在Touch Bar上以icon显示,易睇易用。

而iMovie方面,Touch Bar显示部份剪片功能键,可以一手用touch pad来控制影片位置,另一手按Touch Bar的剪辑键,的确是快手很多。

iPhoto亦都是Touch Bar重点优化软件,平时可以在Touch Bar的高清屏幕上看到不同相片,一指扫选择想睇或编辑的相片,然后执相时,亦可以操控Touch Bar来调色,比起用滑鼠方便一点。

平时开Safari时,可以在Touch Bar上随时选择已纪录的网页。(林勇摄)
亦可以随时转tab。(林勇摄)

不过,暂时Touch Bar对应的软件不算太多,主要只是Apple自家软件,能对应的第三厂软件则不太多。如前文提及的Google Chrome、Adobe Premier及PhotoShop都未能正式对应,因此在使用这些软件时,Touch Bar只是显示一般功能键。幸好Adobe已说将会在12月更新Photoshop等软件,优化使用Touch Bar的体验。

iPhoto执相时,可以在Touch Bar清楚看到每张相的缩图。(林勇摄)
如果想设定屏幕光暗或声音大小,利用Touch Bar可以更精准地设定。(林勇摄)
虽然Esc键变了虚拟键,但改用Touch Bar来操控又不算太难习惯。(林勇摄)

3. 虚拟Esc键仍可用

Touch Bar的确是颇实用,只要用家稍为花小小时间去适应操作,相信在文书处理或多媒体处理时,使用它作快捷键更好用。而有人会说,虽然Function键不算太常用,但Esc键却颇为重要,没有了该实体键那不是很不方便吗?记者当初都有这想法,但打字时不其然按左上角Touch Bar的Esc键时,又没有什么违和感觉,所以就算没有实体Esc键,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比起New MacBook更好打的第二代蝴蝶结构键盘,不难上手。(林勇摄)

新蝶式键盘打字

Touch Bar以外,新机的键盘亦都是不少果迷关注的地方,因为今代用了之前New MacBook蝴蝶结构键盘(Butterfly)的第二代,官方声称其耐用性及稳定性比传统的铰剪式结构键盘更佳,而按下去的“键程”亦比第一代蝴蝶结构键盘更深。究竟好不好打呢?对于每日都要打几千字的记者而言,如果键盘不好打,会令工作的速度大减,但利用新MacBook Pro打字时,虽然回弹性的确比旧MacBook Pro稍差,但因为键盘每粒字的面积更大,不会打错字,加上打字手感亦不算太差,打了一两天就习惯,完全没有问题。

一机最多可储存5个指纹。(林勇摄)

Touch ID够实用

记者另一项要赞的地方,便是新加入Touch ID的实体开关键,不少人还以为右上这只是虚拟按钮,但其实它真的可以按下去开机,同时有Touch ID指纹认证的功能,在App Store或iTunes购物时都可以直接用指纹认证支付,非常方便。最实用的地方,便是用指纹可以为主机解锁,以及登入特定的户口。一机可以登记最多5个指纹,每一个指纹可代表5个户口,亦即是代表如家用多个人使用此机,只需要一按Touch ID就可以即时登入该用家账户,方便快捷。

上AppStore购物时可以随时用Touch ID来支付,快捷易用。(林勇摄)

电量勉强合格

机身比上代MacBook Pro更轻巧、性能亦大幅提高下,令记者拎去外出工作负担稍为减低。而官方指新MacBook Pro的连续工作时间大约为10小时(屏幕一般光度、开启Wi-Fi)的情况下,记者实试几天,似乎都没有如官方所说的耐力,平均大约只有9小时左右,有点失望。但对于一般用家,相信电量都足够使用。

新MacBook Pro有传统的银色以及新加的太空灰机身选择。(林勇摄)

只余下USB-C的烦恼

电量令记者有点失望外,另一失望点便是只留下4个USB-C端子输入,虽说USB-C端子可用作充电、传输资料或影像输出之用,但没有了SD卡槽的确是令记者非常不便。Apple当然说SD卡槽并不漂亮,而且指专业用家当然会用外置读卡器,但要想想不少MacBook的用家都不是“专业”,用相机影完相就想直接将卡内相片传入机内,而不希望要另用读卡器、或花更长的时间无线传送,这一点令记者非常失望。

记者为了新MacBook可以接驳回以往用的装置,包括有线滑鼠、外置硬碟以及Display Port的外置屏幕,另购了Apple原装的USB-C转一般USB线的转接线外,更购入Thunderbolt 3转Thunderbolt 2的转接线。前者使用完全没有问题,仍然都可以完美连接所有usb装置,但当想用Thunderbolt转接线时发现,屏幕并不能显示MacBook Pro的画面,完全黑屏。后来才发现,原来除了Apple自家推出的屏幕外,外间大部份对应Display Port的屏幕都算是Thunderbolt第一代,此转接线完全不对应,令记者相当气愤!没有想到以往能够在旧MacBook Pro使用的屏幕,竟然在新MacBook Pro上不能使用,唯一办法就是另购HDMI转接线才可显示,直接废去了Display Port的武功。要另购一大埋USB-C的转接线,令记者每次外出都要带多“一大抽”线材,同样是令用家不便。

新机可以利用usb-c端子输入充电。(林勇摄)
原本为了可以连接display port的屏幕而购买的转接线,最后竟然变为“废物”。(林勇摄)
新MacBook Pro在性能上,以及Touch Bar的使用上的确是令用家惊喜,新键盘设计比想像中好打,亦都是值得一赞的地方。加上LCD屏幕色域更阔,颜色的表现比上代出色得多。对于等了多年想更换新机的用家来说,新机绝对是值得入手。 但厂商为了全力推动使用USB-C,直接删除了传统USB以及SD卡槽,令不少用家带来不便。就算官方好像为了“补镬”而推出限时USB-C的配件优惠(尤其LG的4K屏幕非常抵玩),但要用家带一大堆线材,令人却步。 幸好不少第三方厂商为MacBook推出多款不同的USB-C配件,如一入多usb输出、SD卡或hdmi输出的hub等(将会有另文再作介绍),对于新MacBook Pro的用家来讲是“不买不行”。
记者100小时实战总结
新机虽然有不少争议声音,但如果已经谂住换机的用家,仍然是必然的首选。(林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