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2 Pro第四镜头拆解 3分钟告诉你雷射雷达LiDAR是什么?

撰文: 爱范儿
出版:更新: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旗舰手机镜头从 2016 年开始,以大约每年 1 个镜头的数量在增长,有人调侃说麻将“八筒”将是所有智能手机镜头的终极归宿。
今年全新一代 iPhone 释出前,不少人推测 iPhone 12 Pro Max 会配备第四颗镜头,没想到 iPhone 12 Pro 系列在宝贵的“第四颗镜头”位置,放置了一颗 LiDAR(雷射雷达)。

不按“常理”出牌,一直是苹果的“常理”。

▼▼▼相关图辑:LiDAR、MagSafe、mmWave...十个iPhone 12必识关键字▼▼▼

+18

01/LiDAR 是什么?

LiDAR 的全称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中文名雷射雷达,是以发射雷射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由雷射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讯息处理系统等组成,可获得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速度、姿态、甚至形状等引数,从而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

抛开专业术语,通俗理解 iPhone 12 上的 LiDAR,它就是一个能探测物体距离和记录深度讯息的微型装置,和手机镜头差不多大小。

工作的时候,LiDAR 可以实现两个重要功能:1.测算物体离手机的大致距离、2.记录投射范围内事物的深度讯息

目前苹果给出的 LiDAR 范围是最远五米,也就是说,搭载 LiDAR 的 iPhone 12 Pro 系列手机,理论上可以测算和记录 5 米范围左右的距离和深度讯息。

▼▼▼Apple有关LiDAR的介绍▼▼▼

+1

02/LiDAR 和 ToF 区别在哪里?

说到估算物体距离和记录深度讯息,不少Android厂商早在部分机型上搭载了 ToF(Time-of-Flight,飞行时间)感测器来实现这两个功能。例如 P40 Pro 有一颗 3D 深感镜头(ToF),可以深度感知物体深度讯息,实现大片般的景深效果。

目前部分手机厂商大多采用 iToF(间接飞行时间感测器),而 LiDAR 属于 dTof(直接飞行时间感测器)。iToF 和 LiDAR 虽说都是 ToF,但区别不小。

第一,发出的“讯号”不同。iToF 发出的是经过正弦波调制,明暗强度呈规律变换的光讯号。LiDAR 发出的是雷射束。

第二,估算距离的原理不同。iToF 靠感知正弦波光讯号的差异来“估算”其从发射到反射回来的距离。LiDAR 是雷射直接测算距离。

第三,精度范围、测算速率和抗干扰能力不同。iToF 的讯号很容易被干扰,测算精度随着距离变远而下降,测算也相对较慢,比较适合用于厘米范围内的测距。

LiDAR 的雷射束抗干扰能力强,理论上测算精度不随距离变远而下降,测算更快,更适合远距离测距。

▼▼▼LiDAR AR App示范▼▼▼

+9

最后, iToF 更易小型化,dToF 整合小型化难度更高,所以两者有较为明显的商用场景差异,iToF 大多数用在手机上,dToF 比较常用在汽车和无人机等大型装置上。

LiDAR 比 iToF 快、准、远,但整合难度更大,成本更高。苹果能把 LiDAR 整合在 iPhone 12 镜头模组里,想必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03/为什么苹果选 LiDAR?

或许 iPhone 有一天会变成四五六摄手机,但在被人讨论“iPhone 拍照掉队了吗”的紧要关头,选择把宝贵的“第四颗镜头”位置给 LiDAR,足以可见苹果对未来的布局多么重视。

苹果究竟想干嘛?

👇👇相关图辑:iPhone 12 Pro/Pro Max 懒人包12大重点👇👇

+9

iPad Pro 2020 的官方网页上,苹果直截了当给出了答案,LiDAR 现阶段主要就是为 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服务的。

在手机摄影几乎到天花板的时刻,苹果选择了一条和其它厂商不一样的路,没有选择上高画素和多倍光学变焦,而是加了 LiDAR,让使用者记录“深度讯息”。使用者能记录深度讯息的好处非常明显,我把它总结为“双向融合”。

一个是现实虚拟化,也就是 AR,可以用摄像系统和 LiDAR 把现实事物的各种讯息记录下来,再虚拟展示在屏幕上,从任意角度近距离观察,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另一个是虚拟现实化,也就是 VR,可以给虚拟的事物增加现实维度的讯息,让虚拟事物在互联网里“活”出现实事物的特征。

这两种融合都离不开深度讯息,深度讯息也是 AR 和 VR 打通的桥梁。比如老师用可以记录深度讯息的 AR 装置自拍直播教学,学生戴上 VR 眼镜听课,每个学生看到的老师都是虚拟形象,但虚拟形象的表情和动作细节特征都是一样的,很难再单纯用 AR 或 VR 简单描述。

▼▼▼相关图辑:点选即睇iPhone 12系列9个最值得关注的细节▼▼▼

+13

04/再来说说手机

手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什么?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往小了说,它不过就是一台便捷的通讯工具,往大了说,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无比深远。

回顾手机出现之后的人类历史,使用者对讯息处理交换的共性需求一直是去中心化。

一开始使用者的共性需求是提升讯息交流效率,所以手机的核心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讯息交流的中心节点 —— 被线绑住的固定电话、邮件、传真、邮电等被彻底边缘化,如今只是一种特殊场景下的补充工具。

接下来使用者的共性需求是打破讯息不平衡,进一步去中心化,每个人都想要有自己的声音,所以手机的核心功能变成了社交,大量社交 app 异军突起。

正是由于苹果的全触屏形态产品 iPhone,在恰当的时机精准高效地解决了使用者在第二阶段的共性需求痛点,苹果才能打败诺基亚,一跃成为市场综合第一名。

👇相关图辑:iPhone 12/iPhone 12 Mini 懒人包10大重点👇

+6

现在,使用者的共性需求会是什么呢?

使用者需要进一步去中心化,不仅要发声,还要把自己的个体文明尽可能记录并传递下去,让自己的个体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记录。

很久以前,芸芸众生是没有历史存在感的,更不能掌握记录自身的工具。手机的出现,让储存在伺服器上的资料变成了“个人史书”,这些渺小如蝼蚁的“个人史书”又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共同组成了一部人类“大史书”—— 人类社会共同的大数据库,个体不再是历史里可以直接忽略的“无名”,也不是可以大笔一挥一笔勾销的某某,而是在人类共同“大史书”里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存在。

现在,LiDAR 给了我们更高维度的“书写”能力,在声音、平面影像、行为习惯等维度之上,增加了深度讯息,突破了平面限制。

相关图辑:iPhone 12 Pro电量缩 不另购MagSafe超蚀底 Apple没告诉你8件事▼▼▼

+5

05/永生,从深度讯息开始

对于普通使用者而言,目前 LiDAR 带来的直观帮助还不是很明显,更多属于“有更好,没有也没多大影响”的程度。

它带来的潜藏益处却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条件和相机 app 允许,每个人一生中经历的每个场景,每个瞬间,遇到的每个人,看过的每朵花,摸过的每件餐具,每张自拍,都可以被 LiDAR 记录下深度讯息,只要时机和技术成熟,资料量足够大,再配合以声音、影像、行为习惯等资料,完全可以在伺服器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和虚拟的自己,和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己一模一样,甚至等待科技水平足够高的那天,可以在现实世界中造出一个自己。

如果哪天科技更加发达,可以赋予这个虚拟的自己一套“人性的演算法”,百年之后,有人想我们了,只需要进入虚拟世界,就能看到一个“活着”的我们,何尝不是做到了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相关图辑:iPhone 12 Pro真系咁正?点选即睇四个不值得买理由再决定▼▼▼

+10

【本文获“爱范儿”授权转载,原文:iPhone 的“第四颗摄像头”位置,为什么给了雷射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