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镜头唔系愈多愈好?iPhone三镜是标杆 只为凑数再加有反效果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手机镜头已经牢牢的走在了多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在目前的手机中,三摄、四摄已经非常常见,甚至可以说三摄成底线,四摄是标配。但除了少数旗舰机型之外,总有一些机型不上潜望镜头,但又不愿削减镜头数量看起来输阵。通常的做法是加入一颗不太常用的镜头,而这颗不太实用的镜头,就是我们常说的“凑数镜头”。
“凑数镜头”可能是糖也可能是砒霜
从最近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这种非必要的“凑数镜头”并非一定能为手机增光添彩,也有可能出现“糖”和“砒霜”之分。Redmi K30 Pro 标准版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正面案例,这款手机根据镜头配置分为了两个版本,标准版采用了一颗比通常手机微距镜头放大倍数更高的“长焦微距头”,此外还有另一个变焦版本,采用了三倍变焦镜头。
▼▼按图看看不同品牌于近年推出的多镜头手机▼▼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变焦版实际上定位要稍高于标准版,相比于微距,长焦方面的应用要更加广泛一些,三倍光变、五倍光变、混合变焦、潜望式镜头等名词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远比微距摄影要更有噱头。
但事实上,消费者并非是不喜欢微距镜头,而是普通手机上的微距镜头放大倍数还不够大。就像原来两倍变焦的长焦镜头都已改名换姓成人像镜头,现在的长焦镜头不奔著五倍去似乎就不配拥有姓名,而微距镜头的向前发展,同样开拓了一片新天空。当微距镜头比目前更近一步的时候,普通的微距摄影就变成了微观摄影,这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来说都是不熟悉的领域,这种陌生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而新鲜感带来了创作欲,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正向的宣传。
至于反面案例,自然就是最近在微博上打得火热,OnePlus 8 Pro 的那颗“秋意”滤光镜头。相比起主摄+长焦+超广角这雷打不动的三兄弟组合来说,这颗秋意镜头显然就是一颗凑数镜头,它的作用就是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并不能覆盖现下任何主流的拍照场景。本来一颗凑数镜头有没有都无伤大雅,一加更希望能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但坏就坏在了这个趣味玩法和一个不太文雅的词——透视,联系到了一起。透视这个词本身比较中性,小时候在想超能力的时候,透视能力肯定十有八九是不会放过的。但随著语言的发展和语境的变化,透视这个词如今更多的和女性身体出现了一些关联性,比如透视装等等。
一加这个镜头能和透视扯上关系也比较意外,原理是这颗镜头带有能通过红外光的滤镜片,可以捕捉和显现一些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红外光线。运用我们的初中物理知识能知道,波长较长的光线穿透力叫波长较短的光线强,而在可见光的光谱中,红色这一端较紫色这一段波长更长,所以日常多用红色告示和灯光来表示警戒,至于波长更强的红外光,穿透能力就更强了。因为红外光的穿透能力较强,所以一些我们在肉眼下无法看透的物体,在红外光下是能够穿透看到的。由此被某些人联想到透视,再联想到一些侵犯女性身体权益的事情,成了一加这次栽进的大坑。
事实上,尽管红外光的穿透能力更强,但一加这颗镜头能够接受到的红外光还是会被绝大部分材质所挡住,能够明显透视的只有部分遥控器塑料,Apple TV 的外壳等等,部分材质衣服在物体紧贴的情况下能够看到看到部分表面纹理。
以正常情况来说,某些人脑子中想像的那种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我们现在处于四周都是红外监控镜头的环境,按照部分人想法岂不是形同裸体?但是在如今的微博舆论之下一加可以说有口难辨。实际上长焦镜头出现的时候也曾经被以类似的理由拉出来批判过,比如偷怕对面女生宿舍等等,但如今对其认识也日渐正常,并且成为某些产品的标志性功能。
最终一加还是决定在5 月22 日推出了一个紧急更新,屏蔽掉了“秋意”滤光镜头功能。虽然从我个人来说觉得一加很冤,但由此其实也能够展开一个很好的讨论方向,就是现在这种以镜头数量驱动的方向有没有必要,是不是可以说“方向错了”。
▼▼▼ 现行香港有售 5G 手机机种一览 ▼▼▼
以我的视角来看,其实目前大众对镜头的认识有点像以前对屏幕的认识,整体非常的简单朴素,原先我们以屏幕分辨率大小来决定画质表现,今天我们以镜头数量多寡来评判整体拍照能力。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影响拍照性能的因素非常多,从大方向上就能分为物理上的光学性能和算法上的优化能力两种,更别说每个方向还能各细分出无数的小因素。在“底大一级压死人”都已经显得片面的今天,镜头数量这个因素就离科学看法更加遥远了。
从双摄到多摄,从凑数到刚需
那手机的多镜头方案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呢,其实回顾历史你会发现许多非常有意思的显现,比如最早的多摄方案其实意义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凑数镜头”十分类似。三星SCH-B710 这种老古董就不说了,我们从iPhone 发布后的智能手机时代开始算。在我印象中,HTC EVO 3D 应该最早采用双摄方案的智能手机,略晚一点上市的LG Optimus 3D 同样也是一款双摄手机。
从命名上就可以看出,第一批手机采用双摄方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拍3D 照片,通过两个镜头的照片进行合成,呈现出一种可动的3D 视觉。但总得来说这依旧是尝鲜玩法,和我们今天说的凑数镜头并无不同,只是当时来说并不能算凑数,而是一颗主打趣味的额外镜头。
第二代双摄则是HTC M8 那一代,HTC M8 在拍照方面的确有不少好想法,但最终产品比较极端,加上迷之发紫的问题,让这样一款本来设计和手感都很出色的手机摔得相当惨。但带来的双摄虚化方向在今天依旧还在使用。只是单纯的景深镜头在今天可以说是“凑数镜头”的代表了。
2016 年发布的华为P9 则再次推进了双摄玩法的变化,这次采用的是用黑白镜头来提升照片质量。但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黑白镜头对照片质量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毫无疑问也是“凑数镜头”的代表。
转折点在2016 年9 月苹果推出的iPhone 7/7 Plus,其中iPhone 7 Plus 是苹果首次采用双摄设计的手机,和之前那些景深与黑白镜头不同,苹果这颗副摄是一颗56mm 焦段左右的镜头,它的作用除了大大增强两倍变焦的可用性之外,更大的作用是实现苹果当年力推的“人像模式”。
为什么说从这时候开始,副摄或者多摄终于不再是“凑数”的鸡肋了?很简单,因为它的出现拓宽了手机原先的拍摄场景和题材,模拟出了相机上变焦的感觉。这次显然是“方向对了”,那年开始,新机型一律增加一颗长焦头。
顺著同样的思路,也有厂商尝试更大的广角摄影,推出了带有超广角副摄的手机,同样也拓宽了一定的拍摄题材,对于某些风光和特定视角来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最终,iPhone 11 Pro 系列和其它手机上的超广角+广角+长焦的铁三角组合成了“刚需镜头”的代表,而苹果也通过强大的算力和设计让三颗镜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一致性。华为与OPPO 潜望镜长焦的出现也再次拓宽了手机的焦段范围。
这中间也不是没有厂商在多摄组合的道路上继续探寻,比如多年前的手机摄影霸主诺基亚就曾推出过Nokia 9 PureView,采用了后置五摄的配置,希望能靠硬件猛堆照片的宽容度表现,但最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兜兜转转,手机对于拍照上的进化方向终于还是走向了全面模拟相机变焦的路,而这样组合的三摄也被认为是高端手机的必备底线。至於潜望镜、微距或者其它花活镜头则是“有更好,没有也不用强求”的阶段。
不过一加的事最终还是教育了厂商,凑数镜头终究还是凑数镜头,它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在出现这样的事情时,路人不会在舆论上帮忙就显得情理之中了,而iPhone 即便没有微距,即便没有“秋意镜头”,但从变焦体验和多摄一致性上依旧是所有其它厂商难以望其项背的标杆。这些才是目前手机摄影中更值得花心思的东西。所以,何必再执著于“凑数镜头”?
▼▼▼相关图辑:点击即睇五大不想买iPhone的理由!▼▼▼
【本文获“AppSo”授权转载,原文:三摄、四摄甚至五摄,给手机装一堆“凑数摄像头”真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