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中国打手充斥?日本电视台揭开中国假评价工场、营运模式

撰文: 赖浩然
出版:更新:

相信很多人都有网购的习惯,而对于宅民来说,日本Amazon亦是购物的好地方。但除了一些大厂出品,在购买日常用品/电子产品时就要格外小心,因为打手已充斥著Amazon,近月日本电视台NHK便作了深入报导:

日本电视台NHK近月播放一个关于Amazon(亚马逊)假Review的节目,首先采访队到了福冈,找到了一位协助写评价的受访者。他从SNS的中介者寻得此工作,每月从指定名单购入约10数件的商品。像是USB、iPhone贴、手腕带等,全部给予5星评价,而且评价写得似层层,像是腕带写“戴上后会减压,贴得很紧不怕会掉出来”。但问到他有没有使用过,他回答说1次也没有用过,而且连盒子也没有打开。他从中介者取得商品作报酬,之后将未开封的商品转卖出去,总共约赚了6万日圆的外快。

受访打手1次都没有使用就写评价,全部幻想出来(NHK)

采访队得到该男子的SNS社群,明目张胆地写上“招募日本Amazon商品Review”,而且留言想加入的人极多,而召募者的名称就像是中国人。采访团队一开始打电话过去表明是NHK想访问便被Cut线。之后换人打过去,说普通话并成功应召参加。中介人表示取得商品后写Review并传送证明图片回去,2日内便会取得商品的返金。采访队取得12个电子产品的名单,选购了其中的USB线、无线耳机及外置充电器购入。在3日后货品如常寄了到来,耳机运作正常,但外置充电就出现怎样也无法充满的问题。采访队致电中介者,问是否一定要给5星评价,因品质问题可否给3星,不然自己会有罪恶感,得到的答复当然是“否”,还被中介人说教及Cut线。

明目张胆的打手兼职召募(NHK)

中介人的线索到此为止,之后采访团队依包裹追寻寄来的地址,是从日本Amazon的仓库寄来,而追查出货者的登记情报就发现差不多全部来源都是中国。采访队更飞去深圳,往无线耳机的出货者地址去查看。不过团队到达了该地方询问,却发现根本不是耳机生产公司,而是被盗用了的假地址。之后采访队再上门追查外置充电的出品者,该公司承认是有稍为使用中介企业写评论,但是表明自己是小公司“你要追查的话应该找些使用中介打手的大公司”便推卸过去。

商品出货者>SNS 中介人>打手 (NHK)

其中采访队也找来了一位中国家电公司的员工,她表示公司已使用过170位中国留学生及日本人,写下了数百个的假评价。她说公司没有使用中介者,而自己使用WeChat来召募。首先使用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再召募其朋友加入成为打手,而群组内除了有中国人亦有日本人。对于在日本没有据点的中国公司,以中国留学生作为中心,再开展人脉令打手团队扩大。她说假评价就像变了形式的广告费,因为日本人不看评价的话就不会购入,无论吃饭也好抽奖也好,都是选择排队排得长的,对于商品的自我判断意识非常低。

中国家电公司的员工表示,日本人不看评论就不会买(NHK)

采访队更取得一段影片,是中国的大规模“评价工场”,有无数的手机并列,背后写下了特殊程式,能够自动化的输入资料、购买商品并且量产式的写下评价。采访队之后更假扮出货者的身份,接触了有类似手机工场系统的中介人并进行了偷拍。中介者说1天写下500篇评价都无问题,而且操作范围是全世界的Amazon,而每篇Review索价40元人民币(约600Yen)。问到评价被删除了怎办,中介人说不用那么胆小,凡事不大模范的进行(假评价)的话什么也做不到,被删评价都是很普通的事,只要有新的评价不断写入便可以了。而且评价数够多,商品也会比较好卖,消费者就是这样的心理。

拟人化自动浏览商品,有需要时集体下命令的自动化工场(NHK)

至于会否犯法,制作团队亦已查明在美国及中国已有法例,能起诉及罚款中介者及出货者14亿日元,而在日本就可能违反景品表示法。至于Amazon方面的规则就是会删除评价及对违规人士停止帐号。谈到消费者应如何看穿假评价,IT专业人士就提供了三个方案。第一是假评价很多时会使用一些奇怪的日文,可能是外国人用翻译软件而写成。第二是看评价的分布,如果评价集中在5星及1星,多数很多就是打手洗出来的假评价。最后就是看评价的投稿的日期,例如商品有某些日子没有任何评价,有某日有一百、二百个评价,那就非常可疑。节目中亦有提到可使用Sakura Checker的网站查询服务,来查看部份商品的评价可信度。

三个方法来分析假评价(NHK)

除了做假的5星“好评”之外,采访队也调查了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恶意中伤的做假1星“劣评”。有一位日本机械工程师松田先生就惨遭受害,他自己设计及生产了一个头戴的照明灯在Amazon售卖,有一日却收到“会爆炸,要求赔偿被无视”的1星评价以及退货,之后Amazon更因安全问题将货品下架。但松田先生收到退货品时发现货物是未使用,无爆炸的可能。之后松田更不断收到恐吓电邮,以不正确的日文写出“不能不攻击你的商品,你是个非常的阻碍”。松田最初是借钱投资自己的产品大量生产,却因被下架而差点连饭也无钱吃。最后松田报警及找律师相谈,最终才令货物再度上架,但因为这件事已经损失了一百万日圆以上。

胡乱劣评别人的产品,实在是对日本职人的侮辱(NHK)

另一名受访者就被这些劣评攻击而选择了屈服,他卖的是运动用品,一个约2000日圆,一个月卖1000个,平时月收入约200万日圆。但在一个夏季他的商品突然1星劣评拥现,销售额大幅减少了3成。烦恼的时候他付钱了中介人要求删除1星评价,索价删除1个要1万2000日圆,最终他投入了10数万日圆删评价而令销售额回复。他说“可以的话我也想遵守规则,但是对方不守规则的来竞争,自己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Level来斗”。被问到这样做不会心痛吗?他说“比起厌恶感,为了要守护好自己的商品也没有办法”。团队最后询问Amazon这些假评价的解决方法,Amazon就表示有专门的团队,透过技术全年无休的对应、封锁及删除,并且会不断改善。节目中的大学教授宫田先生就表示这些“超越国境的恶意”(中国人在日本犯罪)是有需要有制度对应,并且应运用技术防范于未然。

有出货人选择屈服,付钱中介人削除无理的1星评价(NHK)

来源: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