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 Pro、Galaxy Fold 皆跌爆:消委会手机测试公平吗??
消委会在较早前发表最新的手机测试报告,测试涵盖了 16 款智能手机,今次的测试范畴都较为“贴地”,而且测试方式亦十分清晰,惟在报告中作为讨论焦点、令两部过万元旗舰 Apple iPhone 11 Pro 以及 Samsung Galaxy Fold 双双损坏的耐跌撞测试,却未必足够公平。
滚筒测试(Tumble Test)与掉落测试(Drop Test)
要清楚表达笔者的论点,首先就要理清消委会测试手机时所使用的方法。综观今年消委会发表的手机测试报告,显示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在手机耐用度测试中使用滚筒测试(Tumble Test)作为手机的耐跌撞基准,而非一般消费者认知的掉落测试(Drop Test)。
一般业界认知的手机摔落测试用的多为 Drop Test,泛指将装置由一定高度、一定角度将装置摔落地面,测试中可以施加力度,但在涉及多部装置的情况下,为公平起见,多是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进行。
至于消委会实验室用到的 Tumble Test,则是将测试对象放入一可旋转的长方箱当中,在转动过程中任由装置由一端掉落至另一端,好处是充满随机性,除了撞击伤害之外,不断重复的滑动、摔落更能够模拟日常生活中为手机带来的花痕等侵蚀,有部份标榜自己耐撞的手机,会以“通过了xxxx次滚筒测试”为宣传招徕。
大家都“碌” 50 次 = 公平?
Tumble Test 作为一种测试机制,笔者是完全赞成的,然而我们必须要指出的是,Tumble Test 是否可以作为多部不同机种的评比准则。
Tumble Test 的最大关键在于其“随机性”,手机在测试途中如何掉落、撞击甚么位置皆无从预测,换言之每次转动都是一个变数,而当 50 个不同的变数集合,即每部机在测试中所“经历”的都将完全不同,才致使结果中会出现 iPhone 11 Pro 爆裂,但材质一样、更大更重的 iPhone 11 Pro Max 却依然无损的怪现象。
反观 Drop Test 虽然局限了手机掉落的方式与角度,未能完全反映手机在日常生活的破坏情况,但作为科学化对照实验的一部份,却完全可以突显其价值,至少,我们可以得知全部机种在承受同一力量之后会变成甚么模样,作为准则就相对公平得多了。
以下还有消委会同次报告中其他手机的评分,其实除了耐用度一栏,其他两个范畴也还值得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