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校逻辑|长洲锦江小学小一班12人可续办 收生15人欠一个濒杀校
中华基督教会长洲堂锦江小学周二(4日)向家长及校友发通告,指接获教育局通知今年9月未获准开办小一,跌入杀校网。最新资料显示该校其实取录15人9月升读小一,尚欠一人才免被杀校。翻查该校周年报告,该校2021/22学年小一最终在学只有12人,却可如常运作。由此可见,教育局的杀校逻辑,只看派位人数。
长洲过去曾有7间小学,目前只余下3间,而锦江小学前身为长洲女校,已有88年历史,于2001年获当时教育署批准进行学校改善工程,兴建一幢五层高新建筑物。教育局局长蔡若莲2018年时任副局长时,曾转载该校校长访问。
▼长洲堂锦江小学2022年9月开学礼▼
长洲7间小学杀剩3间 中学只余一间官中
长洲过去曾有7间学校,当中汉川学校早已变成民居;长洲公立学校、长洲渔会公学及长洲顺德公立学校三间村校,于2000年代杀校潮下先后结束,目前仅余1899年创办的国民学校、1935创办的长洲堂锦江小学及1953年创办的长洲圣心学校。锦江小学为基督教学校,而圣心学校则属天主教,国民学校则无宗教背景。
中学方面,全岛只余长洲官立中学,佛教慧因法师纪念中学刚于2022年停办。
原为长洲女校 2003年扩建后转全日制 每级一班
今次面临杀校的长洲堂锦江小学位于长洲山顶道西一号,前身为位于新兴后街的长洲女校,由卢恩信创办,长洲女校于1960年迁往现今校址,虽然当时校名仍为长洲女校,但已开始收男生。直至1978年随著卢恩信退休,办学权交给中华基督教会,至1982年易名为长洲堂锦江小学。
原校舍是一座金字顶平房式建筑物,只有三个课室、一个特别室和一个办公室,小一至小六每级一班。校方于1998年校董会向教育署申请转为全日制,于2001年获教育署批准进行学校改善工程,于新校舍在旧校舍前兴建一座五层高的全新建筑物,工程直至2003年10月正式完工,并于同年10月20日正式迁入启用,学生转为全日制上课。
蔡若莲曾转载前校长报章专访
现任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于2018年于Facebook转载该校前校长曾伟汉的访问,当中引述指校舍位于“山巅之上”,从校舍天台放眼望去,整个长洲景色尽入眼帘,视野开阔,与校长曾伟汉希望学生可以学得更深入、知得更广博、看得更远大,不谋而合。
料自行派位收生收爆 统一派位至少获派2人
参考校方2021至2022年度的周年报告,该年度小一至小六各开一班,总人数为95人。一年级实际在读学生12人,其余年级学生人数介11至23人,即是说,教育局准许每班人数在16人以下。不过前提是,该年度学校在自行分配及统一派位两个阶段必须合共取录至少16人,才能开一班小一,不会跌入杀校网。
去年9月进行的小一自行分配阶段,校方按机制拨出25个小一学额的一半(即13个),按计分法取录报名学童今年9月入读小一。尽管取录名单现已无法从网上查看,但早前统一派位该校学额只有12个,可推断该校自行收生“收爆”13人。立法会教育界议员朱国强昨日(5日)表示,锦江小学收生情况不差,校方在自行分配和统一派位两阶段共取录15名新生,仅欠一人才达标。
家长于小一自行分配阶段时,只可为子女报读一间学校,相信该13名学童的家长料是学校“铁粉”,人数比上学年小一新生还要多。
长洲另外两间学校当中,国民学校2020/21学年的年报显示,该学年有46名小一学生,开两班,全校总人数为282人;长洲圣心学校2021/22学年的年报显示,该年度小一生共45人,开两班小一,全校总人数为2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