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安全】小心食菇!煮熟可唔可以破坏毒素?

撰文: 黄子卓
出版:更新:

天气潮湿,正是盛产菇菌的好时节,但食菇绝对有风险,放入口前,绝对要停一停,谂一谂。俗语有云:“路边野菇不要采。”但其实就算吃市面常见的菇类产品,都有机会引致食物中毒的情况,究竟应该如何避免因吃菇而中毒呢?

两年前的“电车双菇”,曾引发一阵寻菇潮。近日则有大埔街坊发现家中地拖“生菇”,于是在facebook群组“Tai Po 大埔”分享照片,问各网友会否知道其菇种,以及可否食用。虽然并未知楼主是否认真发问,但网友亦即时劝阻他“千祈唔好食”,又留言“无知加为食随时累你无命”。

地拖为何会生菇呢?(fb群组“Tai Po 大埔”图片)

按图看更多潮湿生菇奇相

+1

野菇或者无故生长出来的菇类,当然不可胡乱食用,但其实今年初,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亦公布了两宗怀疑食物中毒个案,因进食“美味牛肝菌”后出现呕吐及恶心的症状,在该两宗个案中,患者所提供的未经烹煮菇样本中,怀疑混合了其他不可食用或带毒性的菇类品种。其实牛肝菌菇类共有数百种,部分带有毒性,例如网孢海氏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黑粉孢牛肝菌均是带毒性的牛肝菌菇类,采摘野生美味牛肝菌时,有机会把带毒性的牛肝菌菇类掺杂在美味牛肝菌中。

市面常见的美味牛肝菌多数以冷藏(左)或干制(右)方式出售。(食物安全中心图片)

香港市面常见的菇类约有20个品种,包括冬菇、草菇、白蘑菇、大啡菇、秀珍菇、杏鲍菇等,但并非全无风险,同样有机会发生上述情况,进食菇类引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如下:

进食了有毒菇类,或菇类的有毒代谢物。
进食了未熟或未经煮透的菇类,例如猪肚菇、蘑菇和草菇,这些菇类会产生不耐热的肠道刺激物。
进食了有毒的野菇。
进食了与可食用菇类混杂在一起的有毒菇类。

由于一般人并不可能辨别出菇类有毒与否,所以为避免进食有毒菇类,只可以尽量留意菇类产品有没异常情况出现,切勿购买怀疑掺杂了不明菇类品种的菇类产品,也不应该购买有不卫生或变坏迹象的菇类。另外,要留意菇类在未经烹煮前不应食用,因为许多食用菇含有刺激性或有毒物质,但彻底煮熟则可破坏这些物质;不过若确认了菇类有毒,千万别以为经煮熟后就可安全食用,因为即使经过烹煮,也未必能破坏毒菇的毒素。如怀疑进食菇类引致食物中毒,患者应立即求医,并带同未经烹煮的菇类或菇类残余物让医生察看。

野菇小知识

大家以为多数颜色鲜艳的菇菌就是毒菇,但事实上有毒菇菌难以从颜色及外表上辨认,观察菇类的颜色,或用银器测试等都不能当作判断菇类毒性的标准,以下这些颜色朴素的毒菇就是最佳例子。

究竟甚么菇可以安全食用?

按图看更多毒菇

资料来源:食物安全中心

《香港01》App,为你送上最新饮食情报、各式食谱、健康资讯
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