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师的早餐】“爱妻号”长法包 伴流心蛋滋味梅窝独有

撰文: 蔡欣恩
出版:更新:

汽笛声响起,梅窝最早的一班船于6时10分开出驶离码头。

居民陆续醒来,有人到街上遛狗,有人踩单车来来回回叹慢板,挺是写意。

银矿湾有晨运泳客抵着寒风游啊游,强健体魄,更练意志。

诶!不知道他们出门前有否吃早餐?

单车是梅窝的主要驳脚交通工具,小孩自由地骑车于街道穿梭。(李孙彤摄)
街坊街里经常踫面,每天早上,“早晨!”之声此起彼落。(李孙彤摄)

全个梅窝只得一间面包店, 就在码头不远处,叫Village Bakery。店主兼面包师刘海雯(Kit)是岛上居民。人人都是熟客,外国客人尤其多,因为面包之于他们,相等于香港人的米饭。店内外摆放了一些台凳,不赶时间的话可以坐下来叹咖啡和面包。

路人只看到面包店的小清新,却看不见面包师傅背后付出的汗水。

日出而作,清晨时份,Kit最繁忙,因为要留在工场内赶制面包。(李孙彤摄)

一个面包的诞生

英式松饼(English Muffin)两边煎得金黄色。(李孙彤摄)

一般而言,Kit聘请的面包师傅会在晚上大约10时,开始制作面包,如师傅要休假,Kit亦会亲自落场。制作程序开始,将小麦粉、清水和酵母搅拌,然后用机器揉面。接下来,师傅要在深宵时份完成连串工序:切割面粉、发酵、滚圆、包馅、整形、再发酵,由于全人手制造,不同面包又有另一套处理步骤,还要分身去炸冬甩和煎英式松饼(English Muffin),忙到不可开交。

清晨6时许,师傅开始将一盘盘面包放入焗炉, 有些面包如法式长棍(Baguette),像鲜花一样需要洒水“灌溉”,令面包焗出来外脆内软。烤焗约十分钟,新鲜面包出炉,仿佛听到一个个性感的新鲜面包在嚣张地唱着:“我发热我发亮发光……你再也没法挡!”但面包师彻夜未眠,早已相当疲倦,稍一不慎,手臂更会遭摄氏200多度的焗炉和焗盘烫伤。

时间踏正7时,面包店打开门,新鲜出炉的面包各就各位。

刚出炉的法式长棍包,多诱人。(李孙彤摄)

最爱老公特制“爱妻号”长法包

7时许安顿好舖面后,Kit便在店内一边看舖一边吃早餐。早餐主要是面包和咖啡,还有烟三文鱼、半熟蛋、牛油果等不同配搭。原以为面包师日对夜对,该不想早餐再吃面包吧?“面包新鲜出炉的香味太诱人了!吃厌这款面包,还可以转吃其他款啊。”

她最喜欢吃的是老公做的长法包!“每个师傅有不同手势和力度,可以吃得出分别,他的手势纯熟多了。”3年前,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Sammy辞去审计师的工作,与Kit一同打理面包店,两小口互相切磋面包制法,互相打气,更会帮对方在烫伤的手臂涂上药膏。

辛劳那么久,能够与丈夫共晋早餐,是Kit一大乐事。(李孙彤摄)
面包师与面包朝夕相当,但Kit吃早餐还是会选面包。(李孙彤摄)

面包师的困与困

Kit做面包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李孙彤摄)

Kit中学时期已经开始“阿茂整饼”,不时邀请女同学到家中整糕饼,第二天返学校请男同学食。别以为她在扮家家酒,那时候已经会在家中练习各式基本功,“𠮶期练紧海绵蛋糕,我就会不停整,整到好为止。”后来在米芝莲餐厅做糕饼学徒,从星级大厨身上学到更多做面包的秘技。

3年前梅窝一位业主觉得区内需要一间面包店,问Kit有没有兴趣做老板,“有兴趣!不过没钱。”在业主和家人的帮助下,她开了Village Bakery。“有朋友说很佩服我够胆开自己的舖头,当初够胆是因为我没有想过后果,只是一心想开间面包舖。”说穿了,就是“唔识死”。

一星期开足七日,朝七晚七,只有年初一至初三休息。虽然现在有伙记帮手,但Kit和老公每朝五、六点左右就要回舖头焗面包,夜班师傅放假他们还要顶更。日出前就要开工,天黑后才收舖。这对廿字头的夫妇再没有任性的本钱,旅行不能想去就去,不能去街玩到好夜,也很久没有睡到自然醒了,很困身,也很眼困。

本想问他们为何不轮流休假,不就可以解决“困”与“困”的问题吗?但见他们吃早餐时孩子气的互动,讲起虾碌事两夫妻便笑弯腰,不用问都明白“放假当然要同老公一齐放啦,不然放假来干吗?”

两小口坐下来吃个早餐,准备接下来更忙碌的一天。(李孙彤摄)

半熟蛋食谱(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