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寻味】马来亚穆斯林旅居香港 咖喱解乡愁(上)

撰文: 蔡欣恩
出版:更新: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打招呼时都是问‘你好吗?’但马来西亚人却会问:‘Dah Makan?’意即问你‘食咗饭未?’跟你们香港人很相似呢!我们的共通点就是从饮食方面关心别人。”

来自槟城的Norshamshida这样告诉我(朋友都叫她Sham)。她是马来西亚旅游促进局香港分局长,一年半前被派驻香港,带着3个子女来港生活。穆斯林身份给予她穿戴头巾的义务,亮丽的头巾也标志她异乡人的身份。

摄影:王嘉豪

穆斯林祈祷,一天五次。
女人在祈祷时衣服要遮盖大部分皮肤。
穆斯林的祈祷毯。

文化差异:谁比谁重口味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受印度、泰国、华人等外来文化影响甚大, 因此饮食也驳杂了不同国家特色。那里最多就是阳光和雨水,天气炎热潮湿,酸酸辣辣的食物最能促进食欲,同时帮助排汗散热,面对香港同事对马来菜“重口味”的指控,Sham也不得不点头同意。

最爱家乡味道,但香港好歹是个美食天堂(虽然天堂在退步),自然有让Sham赞叹的美食。“我最喜欢点心,爱群清真寺有美味的清真点心,另外我也常常去九龙城吃清真牛肉馆的牛肉包。”在香港,她见识到广东菜的讲究,广东人蒸鱼对时间和火候掌握得刚刚好,这鲜嫩马来西亚菜少有。不过有样“陀地”食物,她无论如何都接受不来:“蛇羹!”异乡人也许觉得,讲重口味还是香港人赢。

女儿(中)在一旁当小助手,陪妈妈(右)煎薄饼。
源自印度的网状薄饼Roti Jala。
接触到温暖的食物,会心微笑。

入厨慰乡愁

孩子开饭!
餐前祈祷由儿子带领。

异乡人看香港

身居旅游局要职,每几年会调一次驻点,早有心理准备离乡别井,加上在香港可以讲英语,沟通不成问题,因此来港后很快就适应这里的生活。那么这个马拉人如何看香港人?“与马来西亚人相比,香港人工作很专业,很有效率,让我很佩服。吃饭时他们会先夹𩠌给别人,很好客,我现在也在学习这个礼貌。”

子女在港岛东读国际学校,Sham与其他家长会在Whatsapp群组不时互通消息,假日又会一起行山、聚餐,让她有被照顾的感觉。不过,一身穆斯林穿戴有时也惹来白眼,见她披了头巾,街上有人会以不太礼貌的目光看她,也曾被误认作印佣,教她哭笑不得。

向着麦加圣城方向朝拜,奉上绝对的敬意。

一个小女人...

在香港,物质上一切不缺,但因工作与丈夫分隔两地,这个局长级事业女性,还是有软弱的时候。“孩子有时候很难管教,闯了祸,我也手足无措,很想丈夫在身边和我一起支撑这个家。”纵使Sham把生活打点得妥当,想到丈夫不在枕边,眼神中露出无限幽婉。

匆匆过客,异乡人的羁愁,借着信仰和祈祷,透过味道,总算找到了一丝慰藉。

六岁的儿子顽皮好动,母亲不免劳气。
“望镜头啊家姐!”
丈夫长期在马来西亚工作,一个月才来港一次与家人团聚。

马来咖喱鸡食谱(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