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舆论战,建制已超前——难怪周融获厚待
Facebook这数年来,一向都被认为是非建制派,以至激进派和本土派的天下,建制派难以在此发动任何舆论攻势。可是,近年建制派锐意建立网上的舆论平台,积极发动网络攻势,当中的头领周融更水鬼升城隍,获张德江、王光亚等接见,令不少传统建制派心痒痒。当然,不少人都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张德江见周融只是降低自己的格调,但最近《端传媒》的一篇评论,就认为这次接见,其实是代表中共愈来愈重视网上舆论战,而他们正正就是肯定周融这类人物的功劳,因此获得中共高规格招待。
回应这篇评论的观点,当然可以先看看Facebook上的网上舆情。
占领行动期间 建制派专页表现未见突出
周融的发迹点,相信是2014年7月3日成立的“保普选反占中大联盟”,后来就出现一轮轮网上和现实的各种反占中攻势,可是由当刻开始,直到2014年12月15日整个占领行动正式落幕,网上舆论又是什么人主导?我们可以看看Facebook各种专页的数据分析。
我利用Qsearch进行了关键词的搜寻,使用了“占中”、“占领”、“雨伞运动”和“雨伞革命”这四组较常用到的词汇,寻找香港的Facebook专页在2014年7月2日到12月15日,提到这四组词汇的趋势。下面的Engagement Score的公式是:
Engagement Score =(Comment数目X0.1)+(Like/Reaction数目X0.1)+(Share数目)
在这段时间之中,我们发现亲非建制派的专页,表现远比建制派的专页优秀,头10位就有5位的立场属亲非建制派,而亲建制派则只有4个专页。当中“苹果日报”、“热血时报”、“D100”和“香港独立媒体”这4个亲非建制派的媒体,Facebook专页的表现都远远抛离第5位的亲建制派媒体专页“港人讲地”。而头10位当中的亲建制派专页“港人讲地”、“向香港警察致敬”、“帮港出声”和“时闻香港”,Engagement Score加起来仍不及一个“苹果日报”的专页。因此,在两年前的雨伞运动,非建制派仍在社交媒体的舆论层面占优。
上面的图,就可以看到头25位专页在2014年7月3日至12月15日的每天表现,不难找出第11位至第25位的专页,清一色都不是建制派的专页,可见建制派在雨伞运动时,社交媒体的经营表现相当不济,无法在网上打响所谓的舆论战。就算是极度亲梁的“港人讲地”,也只能占据上表的第5位,无法与非建制派打成均势。
可是,现在的网上舆论战走向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抽出梁、游两名议员的宣誓风波,进行一些网上分析。
两年之后 建制派专页大反击
同样地,我利用Qsearch进行了关键词的搜寻,使用了“青年新政”、“青政”、“梁游”、“梁颂恒”和“游蕙祯”五组关键词,寻找香港的Facebook专页在2016年10月12日(立法会宣誓日)到11月16日(梁游宣誓司法覆核判决翌日),提到这五组词汇的趋势。
大家可以发现,这次的社交媒体舆论形势完全逆转。头10位的社交媒体专页当中,多达6个都是亲建制派的专页,而“东方日报”亦是今次事件的重炮手,位居第10。头3位的专页,“港人讲地”是由“梁粉”主理,而“HKG报”和“帮港出声”则是周融主理的专页。到了第4位,才是立场亲非建制派的“苹果日报”,但当中的影响力已经遭头3位的建制派专页抛离。
而我们将搜集面扩大至头25位专页,就会发现立场亲建制派专页就占当中的10位,而这些专页不少更是每天都发文狙击游梁,攻势相当凌厉。而跟游梁和本土派有直接关系的专页,则只有“游蕙祯”的专页名列第24位,可见本土派的网上攻势已见疲态。
近年的建制派,在网上已经开始积累实力,并在今次青政宣誓和释法事件当中,成功带领网上舆论的走向,同时影响到现实的一些政治部署。今天建制派采取强硬路线,梁振英对议员秋后算帐,其实确实与网上舆情有关。在雨伞运动的时候,建制派的网上民意不彰,即使占领对民生构成相当的影响,但网上的舆情仍由非建制派主导,因此梁振英和建制派在处理雨伞运动时仍有一些顾忌,未有强硬清场。可是,这次的强硬路线,包括向多名议员提出司法覆核,追回梁、游两名议员百多万津贴和薪金,正正是有相当的网络舆论支持。
Engagement本身,很多也局限于Facebook的回音壁效应。可是专页的Engagement Score的分数愈高,就代表有关资讯的受众,以及愿意按下Like/Reaction、留言、分享的人愈多;当接触面较广,影响力也自然较高。换句话说,即是Engagement Score的分数愈高,回音壁愈大。也许不同的建制派专页的受众也是差不多,但确实影响力愈大的平台,不只是有效地巩固本身的支持者,亦有效令其他派别的支持者或无立场的网民接触到这些资讯,并动摇他们的立场和意向。因此,建立具影响力的平台,是各派别首要的网上目标。
以软性方式巩固支持者 维持中老年群体凝聚力
建制派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在网上的影响力,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这两年间,花了很多资源,以各种的方式渗透资讯至受众。
在网上的攻势,建制派选择以“作战格”大力攻击非建制派,所用的字词较能挑起一些中老年,不满非建制派的受众认同,巩固一些网上鹰派支持者。另外,建制派也开了“十八区友”这些软性的Facebook专页,平日主要将地区的资讯放在专页中,但到了重要的政治时刻,这些专页就会扮演建制派的传声筒,将一些文宣传播开去。
而在现实当中,建制派地区桩脚也是用Whatsapp、Wechat这类方式,与他们的地区支持者联系,甚至将一些Facebook的资讯向他们传播、转发。我就曾经加入过这些区议员的群组做了一些观察,发现他们很多都是善用图片的传播,如“长辈图”这类向长辈问好的图片联络感情,偶尔就会透过图片的方式召集支持者参与建制派的活动。上次的“反辱华反港独”集会,不少社团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动员。
有些人会觉得这种传播方式很“老土”,但这种“老土”的方式,却可以打进地区支持者,尤其是中老年朋友的心扉,令他们维持一定的凝聚力。
选委会选举刚刚落幕,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系列因特首选举而出现的政治操作。不论是采取什么立场的非建制派政治人物,都应该注意网上舆论的走向,以至重建整套网上舆论的机器,如设立更多软性的Facebook专页,吸纳政治立场不明和中间派的受众,以准备在关键的政治时刻发挥作用。否则将来也只会一如青政宣誓一役,整个非建制派阵营被建制派和梁振英打得落花流水。
注:由下图所见,即使是使用“本土”、“自决”和“港独”,三组词汇的搜集结果(搜集日期亦为2016年10月12日到11月16日),结果也差不多。
(本文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