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良倡了解港人移民原因 设“重新赢得年轻人的心”KPI

撰文: 李宇婷
出版:更新:

近年来香港出现移民潮,香港的人才不断流失,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说,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一直以来人们进来、出去,欢迎世界各地的人士前来工作、创办他们在香港的业务,而香港需要解决如何留住现有人才的问题,也应该尝试了解人们离开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为此建议设“重新赢得年轻人的心”的绩效指标(KPI)。

本港移民潮未止。(资料图片/梁鹏威摄)

在一个关于公共政策的讲座,张炳良和公务员事务局前局长聂德权均有出席。有观众提问时说,香港的移民人数大幅增加,可能和年轻人的失望感有关,问到政府可以采取哪些行动致力于重建公众的信任。张炳良说,香港是一个开放的城市,一直以来人们进来、出去,欢迎世界各地的人士前来工作、创办他们在香港的业务,而香港需要解决如何留住现有人才的问题,也应该尝试了解人们离开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为此建议,现在社会恢复秩序、从稳定走向繁荣,设“如何做到重新赢得年轻人的心”的KPI (After the unrest in the current era of Restoring order and moving from stability to prosperity, and the KPI is how to really win back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young people)。

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150个KPI,当中有新指标,亦有去年订立而继续生效的延续指标,有观众认为KPI深受内地欢迎,但看来特区政府各政策局都在依照自己的情况进行工作KPI清单,而且政策制定时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似乎愈来愈低,因为过度专注于实现自身KPI和效率,似乎正走向极端追求效率,一定程度上牺牲公众参与。

张炳良认为在理想情况下,KPI应该成为每个政府部门的流程,首先要了解大众需求,进行充份的研究,以设定一个目标,构思需要的资源和成本,亦必须决定优先顺序。

聂德权︰过度强调KPI或影响整体利益

聂德权说,如果过度强调KPI,每个局、每个部门都把这个KPI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他们都非常关心自己是否达到自己部门或单位的KPI,为了追求达到这个目标,甚至不惜牺牲其他各方的利益,以致整个政策的整体利益,认为高层的政策协调非常重要。他又认为,每当政府推出政策时,要先了解谁负责该项政策,该人要协调与问责,意味着要承担最终责任。他强调如果找不到一个负责的官员,很可能会变得混乱。

张炳良︰不要让KPI成为一个神话

亦有观众认为现在效率很高,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试图实现KPI,非常渴望向社会展示自己是一个高效率的政府,例子包括兴建公营房屋等。张炳良说需求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需求可以来自需要,也可能来自贪婪,所以是一个平衡问题。就需求来看,今天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以后的问题,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必须计算。

张炳良解释,社会无法为政府平衡,无法很好地掌握所有资讯,相对而言,政府对问题、统计数据等有更好的了解,就KPI而言,实际上取决于如何得出KPI。若在政府部门的角度,如果无法达到KPI,可能会在预算、处罚方面有严重后果,部门就会提出基本上可以实现的KPI。他说,个人的观点是“不要让KPI成为一个神话”,就好像一旦设定目标,KPI就会实现,强调事情没那么简单,往往有很多障碍必须克服。

聂德权说,KPI的目的实际上是政府政策重点的反映,而且在过去官僚主义往往告诉社会举行会议次数、会见的人,但没有说明实际上取得的成就,认为这些都是导致设立KPI的背景。他认为KPI并不是甚么新鲜事,亦不应该是唯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