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首次开会 陈国基:讨论课后托管等5议题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主持的“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今日(12日)下午举行第一次会议。陈国基指,为强化地区治理架构,开创为民新篇章。他指必须与时并进,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他指委员会全面强化高层领导,深入讨论5个地区议题,制定方针。第一为扩大课后托管,加强支援家长,提出新学年全年的课后托管实验计划,聚焦支援弱势家庭,由学校提供场地、非政府机构营运。课后托管目的是让家长可以工作以改善生活,会包括油尖旺、九龙城、深水埗、观塘、葵青等㓥房户多的地方,约3,000个名额。

长者可借用雨伞、行山杖 加强巡查厕所及灭鼠

第二项是关爱长者,会加强社区支援,提供雨伞、行山杖借用。第三是全城街市要改善清洁,加强厕所、街道巡查,改善摊档、改善鼠患,加强夜间灭鼠。

第四是提升治安水平,全面打击罪案,政府会全力提升提升巡查覆盖面,加强罪案黑点高调巡逻。

第五是改善行人设施,改善道路安全,扩大、重铺行人路,行人路黑点安装投射红光新型行人装置,加强过马路安全。

他指五大议题宏观和微观兼备,分别针对儿童或长者提供支援配套,目标是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按每区情况制定执行详情

五大议题并不是全新措施,记者指民生措施要委员会决定才可以实行。陈国基回应说,措施是市民关注的议题,“定咗先”,到工作小组再研究如何实行。他指不同区有不同需要,例如扩大警方巡逻,其实18区的罪案都不一样,部分诈骗多、部分盗窃多,每一区要度身订造。

他续称,委员会是宏观视察市民需求,区议会则要报告有何需要,再决定执行方法。他认为将来民生、地区的事务提升到政务司司长的位置,可以更宏观视察,而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的小组则负责实行工作。他指“三会”、区议会都是收集市民需要,委员会再开会讨论、订立方针,认为这程序下会有更到位的服务。

委员会会向相关地区部门反映工作不足

至于部份措施会否与扶贫委员会重叠,陈国基指扶贫委员会是聚焦一个角度,但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则是审视全港,聚焦社区管理、治理,“面系唔一样,某啲嘢重叠,但目标都唔一样”。

被问及是否由地区决定执行细节再向委员会汇报,还是委员会下达指示。陈国基指例如对警方的扑灭罪案措施策略不会干涉,但如有人指“巡逻唔系好多,需要多啲”,他就会告诉当区,让相关部门集中资源。他强调每一区情况都有不同,会反映给警方知道社区需要甚么。

他表示会议没有触及区议会选举,政府正在做筹备工作,希望年底举行,让来年有新的区议员服务市民。

陈国基(中)、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左)和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右)与其他作为委员的局长或代表就地区事务交换意见,以制订相应的地区治理政策措施。(政府新闻处图片)

公布委员会职权与成员名单

另外,政府亦公布“地区治理领导委员会”的职权:

(一) 就地区治理工作制订策略方针、具体政策及措施以及工作优次;

(二) 领导各相关决策局╱部门理顺在区内实施的政策和措施;及

(三) 审视地区治理工作的成效,就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及资源调拨等事宜提供指导性意见。

同时,亦公布委员会成员名单,除了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任主席外,其他成员包括副政务司司长卓永兴、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发展局局长宁汉豪、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及民政事务总署署长张赵凯渝。而日后会成为各区区议会主席的18 区民政事务专员,也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