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推动新型工业化需监察成效 陈振英:唔系做个包租公就算
政府推动科技发达,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推措施助新型工业化。立法会议员陈振英指,应制定机制监察成效,不是做个“包租公”就算。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同意设立管理架构,亦会小心、谨慎发展高阶产业。立法会议员洪雯则建议,利用将军澳137区土地发展新型工业。
科技发展过慢 孙东:应设机制监管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有措施推进香港新型工业化,包括让香港科技园公司发展创科基建、推出资助计划协助科研发展,至今已推动约2,400个项目。另外,当局亦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培训人才,同时,《财政预算案》亦拨款协助推动产业发展,以及引进海内外领头羊创科企业落户香港。
陈振英表示欢迎见到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但引进百间企业来港不是做个“包租公”就算,要有机制监察公司的成效及进度。他提问会否实行供应链在外,高阶生产在港的产业布局。他又指,香港大学科研不错,但成果化产品的转化率低,熟悉转化的人士及机制不足。
孙东同意,政府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架构。他又指香港的土地成本高,要和大湾区合作,香港亦应创造条件发展高阶产业,做产业发展亦会小心、谨慎。他认为转化率低是不争的事实,但亦正发生变化,现有计划针对香港各个大学的科研成果去转化,而且大学对计划的反应亦正面。
洪雯倡善用新发展区土地做新型工业
洪雯认同将创科企业与新型工业结合,才能最大实现其价值,指工业就是科研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以往就是没有所以科技发展才缓慢。她反映,政府已超额觅地建造房屋,建议局长与发展局讨论,用当中的土地来发展新型工业,例如用将军澳137区土地助科大做创科发展。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葛珮帆则觉得河套发展较慢,亦希望将防疫措施尽快改回发展科技用途。她又担心人才数量,应加大力度培训人才,超过一半文凭试考生没有读过科学相关学科,认为香港不太重视在职教育。
改变旧有思想 卢伟国:迟都好过唔做
新民党立法会议员陈家珮关注如何让市民感受到新型工业与创新科技,令香港成为智慧城市。她认为在香港成为智慧城市前,需改变香港人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文化,指该文化会阻碍创科公司在港营商,是“一座大山”。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表示,“早知灯系火,就偏要随街摸”,慨叹政府毫不重视香港本身有实力的工业,尤其电子工业。他指发展微电子行业“时间失咗好多”,不过“迟都好过唔做”,因此赞同局长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