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拆.简约公屋|土地房屋“铁三角”变“独角戏”——难为了何永贤

撰文: 冯希城
出版:更新:

“我内心想起两句话,‘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这向来都是香港人的精神。”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因“简约公屋”造价过高和选址启德等争议成为众矢之的,昨日(2月2日)见传媒时一度感触引用《狮子山下》歌词,呼吁社会大众发挥同理心,不只看到自己,更要看到他人需要。她所呼吁的对象,也许少不了同被誉为李家超政府土地房屋决策“铁三角”的另外两角,即本应负责统筹协调但未见身影的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以及“挤牙膏”般挤出纷争用地的发展局局长宁汉豪。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右二)多次形容,房屋问题令人痛心。(资料图片)

“铁三角”曾受传媒吹捧

众所周知,特首李家超从小已经尽心尽力“交齐功课”,而“简约公屋”正是他在中央多番耳提面命“香港必须告别㓥房”、“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破解深层结构矛盾”之下,锐意交出的一份大功课。为此,李家超上任之前,特区政府还进行架构重组,把营运了15年的“运输及房屋局”分拆成为“运输及物流局”和“房屋局”,好让后者集中资源和精力,加快兴建公营房屋;另外,当局又增设“财政司副司长”一职,主责聚焦空间规划、土地供应和房屋兴建等方面关于发展局和房屋局的跨部门统筹协调工作。

去年现届问责官员正式揭盅之前,政圈早有消息流传,李家超将对时任发展局局长黄伟纶、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宁汉豪、建筑署署长何永贤等三人委以“重中之重”的重任,提拔他们出任新一届政府的财政司副司长、发展局局长、房屋局局长。但消息一出,坊间普遍对于“土地供应不足”的黄伟纶颇有微言,担心他继续毫无建树。有见及此,政府中人旋即向相熟传媒放风:一方面盛赞宁汉豪和何永贤“圈内风评甚佳”、“具备大将之风”、“政治手腕相当”、“非常熟悉政策”、“工作很有效率”等等;另一方面形容她俩向来与上司黄伟纶“合作无间”,预料将会形成土地房屋决策团队“铁三角”,加上上上司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亦曾任发展局局长,鼓吹有望加强协作性、提高执行力。

不过,当时已有声音质疑,这个组合恐怕难以交出令中央和港人满意的功课。看似焕然一新的决策班子只是“换名不换人”——当他们的“脑袋”不变,解难方法就很难会变;及后,敲锣打鼓推出的“简约公屋”也是“换汤不换药”——虽以较舒适的“过渡性房屋”暂缓基层住屋苦况,实质并没有从结构上解决土地分配不均和财富分配不公。

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左三)、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左二)及发展局局长宁汉豪(右二),曾被传媒吹捧为李家超政府土地房屋决策班子的“铁三角”。(资料图片)

“独角戏”被斥办事不力

如今,“简约公屋”项目将向立法会申请首笔约150亿元拨款以兴建第一阶段的1.7万个单位,并且公布八个选址。未知中央是否满意,但相信有些香港市民不太满意:一则造价过高,不比传统公屋便宜,而且只用五年,成本效益甚低,难以令人理解何不直接兴建传统公屋;二则选址逻辑凌乱,有的太过偏远,例如位于上水莲塘尾及元朗攸壆路,有的正处市区,例如位于已被规划发展第二个中央商务区(CBD)的启德世运道,结果引起当区业主担心楼价下跌和人口饱和,不满当局未经咨询,扬言示威、提请覆核。

交功课搞出个“大头佛”,据了解,李家超已就“简约公屋”项目,不下一次责备主事官员何永贤办事不力,尤其没有做好解说工作。有政圈中人观察到,近日何永贤神色黯然,少了上任之初那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意气风发,昨日出席公开活动后见传媒时也可见她感触动容,引用“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抒发心情,略带委屈之意。

为什么“委屈”?据悉,上述引发市民不满的两大问题事出有因,而何永贤正是“两面不讨好”的“夹心阶层”,所谓“铁三角”仿佛只剩下她在苦撑一出“独角戏”。

启德私人屋苑多个业委会2月2日晚举行居民大会,反对政府在区内世运道兴建简约公屋,倘政府无视诉求,将发起游行甚至提请司法覆核。(欧嘉乐摄)

有苦自知VS雾里看花

以造价争议为例,去年公布之际已经缺乏详情,后续资料也是一改再改,目前仍有诸多空白正待补充,小数和大数根本对不上。有知情人士透露,由于本来长期负责公营房屋的规划、兴建、管理等工作的“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及其执行机关“房屋署”,未有积极配合主事官员“提速、提效、提量”的基本方针,导致对方犹如“无兵司令”,只能调动相关经验较少的“建筑署”负责设计和兴建,加上时间紧迫,表现未如理想。

至于选址风波,闻说不少政圈中人也是雾里看花,大家除了疑惑何永贤的政治助理欧阳文倩曾否及时“闻到㶶味”继而提醒对方“小心地雷”之余,也好奇到底选址决定由谁拍板?房屋局和发展局之间各有何责?理应统筹协调双方的财政司副司长,除了前后发表过两篇文章重申官方论述之外,究竟去了哪儿、实际做过什么?作为项目负责人,何永贤难免“腹背受敌”,直到昨天,她才明确表示觅地工作皆由发展局负责;而当被记者追问项目届满后启德用地何去何从,她也指要由发展局决定。事后,发展局终于Facebook作出回应,承诺五年后将会释出用地,按原有规划意向发展。

对何永贤来说,也许是“有苦自己知”;对公众来说,则有很多问号悬而未解:官僚系统出了什么问题?哪些利益正在互相拉锯?“简约公屋”的一波三折真的只是“解说问题”?当以短期思维处理长期矛盾,却以长期手段推行短期措施,将会交出什么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