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逝世︱生前受访:忠于心智“脱左” 六七暴动前希望寄托左派

撰文: 文维广
出版:更新:

香港著名作家、时事评论员李怡今晨(5日)在台湾离世。1936生于广州的李怡,一生与文字及政治评论结缘,年轻时信仰社会主义,到1981年脱离左派,政治身位由左转右,创办的杂志以刚正不阿的两岸评论见称,先后遭受台湾及内地查禁。李怡生前回顾这段往事时,解释当时有了“要忠于自己”的醒觉,觉得整个社会由权力主导有很大问题,因为权力并不理性、亦无法量化。
近年香港经历连串社会运动及政治事件,特别2014年“占中”后,本土思潮与传统民主派路线爆分歧,李怡多次声援本土派。前年《港区国安法》实施,李怡移居台湾,去年《苹果日报》停刊前宣布搁笔,形容港区国安法是“实实在在的压力”,晚年继续在网上连载回忆录,讲述自己一生经历及立场转变,对香港前途及社运的看法,当中特别关注年轻人及海外港人处境。

六七暴动前对港没归属感 所有希望寄托“左派”

年轻时同样是社会主义信徒的中原集团创办人施永青,六、七十年代曾在左派学校任教,他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李怡的《七十年代》,1970年创办之初有著解释共产党政策的功能。不过,文革“四人帮”令李怡与中共渐行渐远,其后曾发起筹款让《七十年代》自立,施永青当时亦曾参与赞助,以支持和继续订购《七十年代》。其后经历“六四事件”,李怡在思想上的民族主义色彩更大为减少。

李怡生前接受访问也提及心态上的转变,指自己1948年来港,到“六七暴动”前都在左派机构工作,无论自己、以至社会都对“香港”没认同感及归属感,自己亦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左派”及祖国,到1980年代才醒觉,不想自己的自由意志遭支配。李怡曾在一次专访提到,“香港回归之后,如果我仲可以随自己心意写自己所想嘅嘢,仍旧有地方可以发表,我当然做中国人......如果唔可以嘅时候,我做个人,不做中国人。”

作家陶杰则形容李怡,这种转变“由‘爱国’转而爱香港……由孤恋一片酷苦的土地转而奔向璀灿的星空,他为弱小仗义,为自由呼号,秉常识执言”,是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的典型,也穷一生希望中国好。

李怡去年底因心脏疾病入院,先后进行两次手术,沈旭晖上载李怡入院前聚餐照片。(沈旭晖Facebook)

80年代由左转右 受访称自由心智最重要

李怡其后长年在报刊写小品及政论,词锋尖锐、不时发表独特异见、立场鲜明,分析两岸三地政治局势发展,也主持港台节目《一分钟阅读》等。李怡2005年起担任《苹果日报》论坛版主编,撰写社论专栏,也出版《香港思潮》、《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一系列“人生100篇”书籍。

李怡为《苹果日报》编撰专栏及评论文章长达20几年,去年3月在专栏宣布因《港区国安法》而搁笔,《苹果》其后在6月停刊。李怡生前曾称,做人最重要有一个自由的心智、以及自由的意愿。陶杰形容他是自由思想家,是华人社会自由知识份子的代表人物,年轻时信仰社会主义,倾情于中国,希望探索华人民主自由之路,不主张港独和台独,也希望中国人过好日子,但晚年觉得希望幻灭,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台湾和香港的下一代找寻自己的路。

陶杰:李怡晚年觉希望幻灭 支持下一代寻前路

反修例运动后,李怡移居台湾,坚持在社交专页连载《失败者回忆录》,总结及回顾时代跌宕。现时正流亡海外的本土派张昆阳在社交网站撰文,指自从本土思潮涌现,年轻人受尽千夫所指,李怡坚定不移站在年轻人一方、提携指导,留下不少大智慧。

李怡去年11月曾因心肌梗塞到台大医院治疗,其后再接受两次手术。目前在台湾任副教授的国际关系学者沈旭辉表示,上月曾见过李怡,提到李因心脏问题两度做手术,几个月来明显消瘦很多,几星期前染疫入院,“他一直笑说不会这么快离开,因为要把自己的《失败者回忆录》完成,可惜,始终成为绝唱……”

李怡对上一篇《回忆录》关于反修例,上月15日在社交网站刊载,并贴出2019年6月参与大游行的照片。1980年代,李怡的《九十年代》长期报道及分析台湾民主运动,杂志因而在台湾被国民党查禁,其后台湾解严并举行民主轮替,远走台湾的他在这片土地与世长辞。

李怡上月15日最后一次上载回忆录,贴上2019年参与反修例游行照片。(李怡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