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厅交流会︱谢伟俊:李家超偏好和谐沟通 林郑式辩论或留牙齿印
特首李家超昨日(6日)建议,每月由司长或副司长带领5至6名局长,轮流到立法会举行“前厅交流会”,与议员讨论不同议题。立法会选委界议员谢伟俊今早在港台节目表示,定期交流总比过往较松散的做法好,不过担心交流会日后流于形式。
谢忧交流会形式化 或减少独立思考
谢伟俊指,官员和议员有机会增加沟通是好事,相信交流会可展示新政府的团结及机动性,有定期交流较过往松散的做法为好,况且今届立法会新议员较多,一方面官员与议员认识未必太深,部份议员对议题亦未必太掌握,因此举行交流会有助双方合作。
不过,谢伟俊担心交流会往后可能变得形式化:“到底到时会否过份形式化呢?做的方式是怎样?议题又到底是灵活处理,还是大家都要先‘做功课’?太多人一起工作时,又会否变相没了独立思考?”他指细节日后可以再敲定,可先试行做法,再行优化。
公开辩论更好?谢:林郑应承过都走数
谢又提到,虽然交流会并非公开、亦没有传媒监察,但团队可互相合作,加快处理问题。相比起前特首林郑月娥的“短问短答”环节,他指与立法会沟通方法有很多种,有人喜欢“唇枪舌剑”式交流,亦有人较喜欢“家庭式关系”一起工作,似乎现届特首比较喜欢“大家摸下酒杯底、拎住杯茶”形式的沟通,如果可以和谐地处理事务,不一定需要像法庭般争拗。
他笑指,西方政客在议会上激辩过后,可能转过头就到酒吧一起饮酒“friend返”,但中国人可能会较倾向将矛盾记在心中,“这种辩论文化作风似乎在中国人社会不那么习惯,大家‘上心’就不好了。”
被问到“短问短答”形式公开,特首亦会在会后跟进承诺,会否比较理想。谢伟俊苦笑指两者没有必然关系,举例指林郑月娥曾“大大声应承”将特首纳入防贿条例规管、大规模处理僭建问题,但最后都无落实。
梁君彦:有利行政立法协作维护行政主导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则在报章撰文,指“前厅交流会”可增进行政立法互相认识及了解,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官员也可更好地向议员解说政策、了解民情。他指,香港奉行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制,是由《基本法》所确立,相信全体立法会议员都会做好行政主导体制的维护者,支持和监察政府依法施政;议员同时亦要发挥好“民意代言人”的角色,把社会不同声音带入议会,协助官员在推行政策措施时能更切合社会所需,提升施政效能。
梁君彦指,今届立法会已摆脱过往“立场先行”的争拗和内耗,现在的议员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为香港谋发展。他指,行政立法有良性互动关系,立法会的议政质素也会相应提升,立法会议员应竭力与新一届政府和衷共济,在制订政策过程中一同寻找最大公因数,并在互相制衡、互相配合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谱写香港光辉新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