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称无愧于自己 无一刻想过辞职 靠性格熬过来:愈困难愈兴奋

撰文: 林剑 周皓宜 伍靖华 林嘉成
出版:更新:

任期倒数最后三星期,特首林郑月娥今早(9日)出席最后一次立法会答问会,在开场白总结任内工作,慨叹过去五年惊涛骇浪,值得回顾太多。曾说过自己喜欢出席立法会会议的林郑指,自己“唔系卖口乖,我真系好钟意嚟”,她忆述自己2017年就任,政治局面剑拔弩张,是前一年立法会选举结果所建立,“其后一、两年间我努力过”,纵使议会政治化,该两年的施政报告致谢动议都在分组点票获通过。
不过,2019年修订《逃犯条例》触发政治风波,令林郑有深刻体会。她指当时是回归后最严峻局面,推动她勇往直前、无畏无惧的是一份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时代责任感,尽管社会评价不一,但她认为自己交出一份无愧于自己的成绩表。林郑也表示,不曾后悔出任特首,令自己熬过那段日子是性格,“有人形容过我,愈困难嘅事就愈兴奋”,中央的支持是“好大嘅底气”,当时中央循循嘱咐她“唔洗惊”。
林郑强调自己无一刻想过辞职,认为做人要“有始有终”,自己当选特首曾承诺“会陪伴香港市民走呢段路”,因此无理由临阵退缩,“条路系直系弯都要继续行落去”。

董建华若坚持创科 现时已世界首屈一指

【12:17】科技创新界邱达根赞扬林郑月娥对科技界的投入不遗余力,问到期望香港创科发展在10年后会到达甚么高度,林郑月娥指“你一系唔做,做要做得有impact,就要大刀阔斧。”她认为若果在首任特首董建华任内坚持发展创科,现在香港在创科应已达到世界首屈一指的地位,不过凭着香港人的毅力,不断追赶过去走慢了的步伐,相信未来在生命科学和医疗科技处在国际领先的位置。

【12:06】经民联卢伟国关注人口及人才政策,工程界担心无法聘请人才。林郑说,政府提出的改组建议,包括将人力资源问题拨归劳工及福利局。她强调香港仍有吸引力,只是由于短暂的人员往来限制,让大家看不到本港吸引力。

【12:05】自由党党魁张宇人表示,很愿意和公务员分享经验,但关注到昨日公布的海外医生23间认可院校名单中的复旦大学,该大学有几个医学课程,获接纳的课程只有外国人读,没有中国人读,香港人如果没有外国护照也没有机会读那个课程,更嘲道:“医务委员会,信佢真等于与虎谋皮。”林郑指这个政策一蹴而就,特别委员会一批一批地更新名单。她指,随时欢迎“同公务员讲下书”,议员和官员多互动都有好处。

【12:00】自由党易志明提到,航运交通界所牵涉的行业众多,在疫情期间对政府未能照顾他们的权益有所不满,希望下届政府成立有权力的政策局,巩固航运交通界的发展。林郑重申不会为下任政府提供政策上的意见,认为应给予最大空间,又指下届政府将会新设的运输物流局应更有空间处理相关问题,期望他继续和下届政府交流争取。

林郑引述专家:透过自然感染和疫苗已筑保障屏障

【11:59】新民党叶刘淑仪说,林郑月娥是最辛苦的行政长官,经历一年“黑暴”及三年疫情,亳无疑问压力很大,对她的付出表示尊敬。她问及如果出现第六波疫情,对下届行政长官争取通关有何建议。林郑说,目前大部分政府专家并不担心疫情,本港透过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有保障屏障,减少重症,截至昨晚,因新冠肺炎入院的人士仅有370名,当中17名严重及危殆,要入住深切治疗部的只有4人。但她说与内地通关是很大挑战,两地专家有两套理论,要小心评估在甚么时候作出甚么措施,才能达至两全其美,如果以去年9月至12月的讨论基础,短期内看不到通关的可能性。

【11:53】选委界洪雯问到,今时今日香港应有什么策略性定位,领导未来发展。林郑指出,香港占有地理优势,是与国际联系的跳板门户,但不应该止于此,也要为自己城市和市民增值,为国家做更大贡献,主要的方向包括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

鼓励中资多参与社会事务:新议会增设代表

【11:50】商界(第三)议员严刚问到,林郑月娥对中资企业在香港未来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有何期望。林郑鼓励中资企业多参与社会事务,她提到完善选举制度下,立法会增设商界(第三)界别,就是让中资企业在体制中发挥力量,她亦赞场中资企业近年多赞助文化、体育、艺术界别的发展,也有在疫情期间动员义工探访,协助抗疫。

吸引人才刻不容缓 通关属唯一局限

【11:47】选委界梁毓伟问到香港如何留住人才,林郑回应指,吸引人才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政府有不同吸引海内外人才的计划,相信当疫情退却,恢复免检疫往来,香港仍是富吸引力的地方。她说,有人担心2019年后内地对香港有负面看法,但最新8大院所收内地生数目与以往一样多,而且质素高,认为通关是本港吸引人才的唯一局限。

【11:45】自由党李镇强指,医管局专科轮候时间非常久,动𫐄一、两年,近日第2批海外医生认可院校名单出炉,可是医委会又屡次取消海外医生执业试,如何督促下届政府防止这种现象。林郑指修订法例认可个别海外院校是第一步,未来仍有大量工作,现时香港法律上把关的仍然是医委会,当然会呼吁他们以广大市民利益为依归。不过她亲身了解过,部份问题真的是在程序上被规限,不是刻意取消,例如疫情令一些程序不能考。她希望未来局长继续督促医委会,加快做相关工作。

【11:41】民建联陈勇问到有甚么民生政策能在未来推出推进,令市民对未来更有期盼。林郑月娥回应指,每个民生范畴涵盖范围广阔,不是一届政府能够解决,都是由历任政府打好基础,像建屋一样继续在上面建设。林郑同意有很多工作都要深化,尤其是在教育工作,她形容目前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将一些根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处理好,未来提供优质教育还有很多挑战,香港教育还有很多改善空间,例如鼓励学习科技的兴趣,并认为本港教育要进一步提升质素以培育本地人才。

林郑月娥出席任内最后一次答问会。(廖雁雄摄)

黎栋国问防疫漏洞 林郑:无制度零漏洞

【11:35】新民党黎栋国认为,要遏止疫情,需要升级安心出行程式,例如将需要强检人士时的安心出行转至红色,待完成检测才转至蓝色。林郑说,黎栋国也是公务员出身,明白没有一套制度单靠政府便会完全没有漏洞,需要全社会配合,政府可以执法,但不能百分百防止违规情况出现。

【11:34】民建联周浩鼎问到抗疫津贴问题,有些机构不愿为前线清洁、保安员申请个人津贴。林郑指津贴的目标是全面覆盖,不计较由谁人聘请,政府相当肯定前线员工贡献,但现时问题似乎不是设计的漏洞,而是执行上的问题,这一点署理民政事务局局长会作研究,强调政府不会吝啬,尽快将这些津贴交到工人手中。

简化发展程序?林郑:看来僵化 却是保护制度

【11:30】保险界陈健波说,议员及市民不明白交椅洲前期工程研究需时逾2年,问到林郑在土地房屋方面的看法。林郑称,多谢陈健波多年来担任财委会主席,为特区政府争取到大量拨款,交椅洲前期工程研究申请5亿元拨款已花了十多个月,研究需时30多个月,并非进行一般的可行性研究,而是有规划和工程成份的研究。她称有时程序看起来僵化,但实际上是保障他人的措施,因此需要中间落墨。

不反对改革公务员制度:绝大部份公仆“交到功课”

【11:28】民建联张国钧指,今届政府先后遇上重大破坏的人祸、疫情,管治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但有多方面工作交出成绩,如改善劳工权益、㓥房租管等,但想问到林郑对公务员体制改革的看法。

林郑指,不会抗拒有社会人士提出这套实行了几十年制度有改善完善空间,事实上回归初期政府做过大型检视,但当时受到很大力的反对,如旋转门制度等。她指今日公务员议题,正如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所指,就是要“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她个人认为绝大部份公务员都“交到功课”,但在“想干事”方面,如何突破限制、为社会解决新问题,是需要关注的。有人认为是政治环境问题,也有人认为是赏罚制度,她指这些议题值得未来政府探讨。

强拍门槛降至八成仍是很高

【11:26】吴永嘉指在林郑任内有不少德政,重启工厦活化是为工业界所受欢迎的政策,吸引不少工厦业主参与计划,释放珍贵土地资源,让活化后的工厦容纳不同行业,创造多方共赢的局面。

林郑月娥说,活化工厦计划的促成不少得梁君彦和林健锋,在她担任发展局局长期间,三人也见到香港的工业楼宇因工业北移而浪费,因此开始推行工业活化1.0、2.0,政府致力提供更多诱因让业主申请计划。早期以活化为主,不过后期的工厦活化则以重建为主,增加地积比率。林郑认为目前最大困难在于统一业权,强拍门槛即使降低至八成仍然是个很高的门槛,希望有相关研究的人士能提供意见予政府,因为“政府冇经验,亦冇拥有工厦”,活化和重建工厦的政策都是由聆听意见所出,若研究后认为可行就在行政会议通过成为一项政策。

林郑:短期内一定要通关 要提升国际竞争力

【11:18】金融服务界李惟宏关注在地缘政治复杂以及未能通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林郑称,特区政府一直关顾中小微企,外围政治因素复杂,短期内一定要通关,亦要提升香港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又提到有外国力量和媒体对香港报道不准确,商经局局长邱腾华在国际连系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

陆颂雄:邓家彪形容林郑“人美心善”

【11:17】工联会陆颂雄指,本届政府对劳工界好事做了不少,形容是“成果丰硕”,如增加法定产假、侍产假、统一法定假期、完善职安罚则修订等。他笑指,党友邓家彪曾以“人美心善”形容对方,所以问到这5年来,有没有曾经一刻想过“早知唔承担呢份责任”,什么让她渡过难关。

面对困难时靠习主席“天书”

【11:14】廖长江问到,关于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有甚么心得、体会和感受,香港又应该如何探索未来的前进方向。林郑指她不同意回归二十五周年,就表示香港五十年不变已经走到中途站,或将会开启下半场。

她再指在任内期间面对很多困难,而当感到困难时就看一本“天书”,那本“天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7月1日,在现届政府就职的重要讲话。她指习近平的话告诉她所做的是开创性的事业,是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只要坚持四个“始终”,就可以安然渡过。

无一刻想辞职:愈困难愈兴奋 中央嘱咐唔洗惊

林郑笑指,“呢5年之间,冇一刻后悔接受任命,冇一刻想过要辞职,做人要有始有终”。她重提去年施政报告,指支撑自己的元素有三,分别是中央支持、个人承担及家人支持。她又指,还有第4项是性格使然,“有人形容过我愈困难嘅事就愈兴奋”,有了克服困难的冲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愿续说好国家故事

【11:08】选委界议员苏长荣说,林郑化解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香港会感恩这份功德,问及她对新一届政府施政有何告诫,以及接下来会否继续国家及香港事务发光发热。林郑说,她是一个信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对下届政府工作不作评论。她提到,她担任公务员四十多年,差不多所有岗位都做过,她乐意在公务员培训方面分享经验,另外她2016年争取故宫博物馆落户,曾承诺要说好国家故事,因此有关这范畴的事务她很乐意参与。

保育海鲜舫不能勉强 跃动港岛南进展非常好

【11:07】新民党陈家珮认同林郑月娥在任内对保育的热诚和贡献,对此表示衷心感激,希望现届政府积极考虑为活化珍宝海鲜舫多行一小步。林郑回应指珍宝海鲜舫属私有财产,在跃动港岛南项目中并没有将其纳入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是由私有财产拥有人和性质较相近、可在当区承接此项目的海洋公园研究。但两个机构在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未有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亦不能勉强。她补充若新政府有其他看法她亦不反对。林郑表示珍宝海鲜航是跃动港岛南里的一个小项目,但跃动港岛南进展非常好,营造和做好整个南区,包括香港仔、鸭脷洲、黄竹坑的连接,将旧型的康乐文化设施重新兴建成多用途的概念,创造一个更加好的环境。

早决定不连任 睇言行“就知呢个人谂住走”

【11:06】选委界谢伟俊表示“多谢你鞠躬尽瘁,下一句我就唔讲喇”,建议对方检讨第5届特区政府功过和历史经验,尤其她说过“官到无求胆自大”。林郑指,自己评价自己功绩没什么意思,所以不打算具体回应,但当然认为有改善空间,如架构重整、希望更多有志人士进入管治架构,尤其现时热厨房已大大降温。另外大家时常批评政出多门,没有统筹,她去年施政报告已建议设计更多专职专责单位;最后也是最弱的一环,即没有好解说、宣传、公关。

她更指,看了去年的施政报告,不明白为何“仲有人怀疑我唔系一早决定唔参选,根本呢个人已经谂住走”。

寄语商界:做大个饼须维持良好劳资关系

【11:00】邵家辉称,劳工界的声音光芒四射,但商界声音似乎暗淡无光,问林郑如何指点商界。林郑月娥指,本届政府在劳工权益落实很多举措,希望劳工界议员认同劳福局局长工作;对商界而言,最重要做大个饼,同时需要有良好劳资关系,她留意有中小企雇主接受访问时,在取消强积金对冲后会解雇雇员,认为这样的劳资关系难以长远发展,希望商界配合政府措施。

房屋供应不应受楼价影响 否则追不回需求

【10:50】民建联郑泳舜问到过渡性房屋问题,林郑指房屋供应是“快得一个月得一个月”,但其实这不止是官僚程序问题,实际上有很多工作要做,本届政府做了一些很大胆的举动,如过渡性房屋,现时已是房屋阶梯重要一部份,她希望下届政府再加把力,有地的发展商也支持这项工作。她认为,房屋土地不会即时看到成效的方法,往往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此外,她认为房屋供应不应受到楼价波动影响,要持之以恒,否则会追不回需求。

她指,本届政府的公营房屋供应比上届多了四成,相信未来10年仍会大幅上升。

寄语议员:解决社会问题关键沟通、互谅互让

【10:45】乡议局刘业强是首个发言的议员,他感谢林郑在过去五年作出贡献,于任内成功落实新选制,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向世界展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成果。又指她在任内聆听和接纳乡议局的意见,推出多项发展新界的计划,包括北部都会区、修改法例释放祖堂地等,为新界发展拆墙松绑,释放土地发展潜力,问及林郑有关发展新界最大的困难和阻力,对下届政府有何寄语。

林郑回应指,刘业强的问题令她想起刘业强先父刘皇发,她说发叔是她很尊敬的政治家,是个值得学习的榜样,遇到困难时愿意一同解决,官、商、民共同合作,有耐性地聆听。林郑忆述与刘皇发一同到莲塘-香园围口岸接触原居民的点滴,愿花时间斡旋,动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林郑认为要解决新界问题,甚至所有社会问题的关键是沟通和互谅互让,寄语在座每一位议员在未来日子都可担任这个角色。

“已交出无愧于自己的成绩表”

【10:35】林郑表示,今届立法会通过多项意义重大的法案,包括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禁电子烟及今日表决的取消强积金对冲。她称,若非爱国者治港,没有可能落实政府架构重组,没有基础讲深港两地全方位合作,没有底气重新提出版权条例修订草案,亦没有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爱国者治港下,特区政府更有志气和底气创新思维。

她宣布,特区政府及国家文化旅游部,将于6月22日举办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开馆仪式。她说,过去五年无可否认是回归以来最严峻局面,挑战前所未有、风高浪急,推动她勇往直前、无畏无惧的是一份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及时代责任感,尽管社会对她的工作评价不一,议员认为她领导的特区政府有改善空间,但无愧于自己的成绩表,为42年的公务生涯划上完整句号,祝愿议员工作顺利、政通人和。

任内惊涛骇浪 对旧议会内耗痛心:我努力过

【10:33】林郑月娥指出,还有三个星期就会完成任期,对于获立法会主席安排今日最后一次发言,回答议员问题感到非常高兴。她指过往在这些重要时间,一般人都喜欢做回顾展望,而实际上5年来历尽惊涛骇浪和严峻挑战,香港站在回到“一国两制”初心、正确轨道的新起点上,任何人都对香港未来充满期待。

她表示想分享的事物有三,包括行政立法关系、爱国者治港与良政善治之间的关系、香港未来。其一,特首须同时向中央及特区负责,除了要确保行政机关履职尽责,管好特区事务外,也要维护立法机关制衡行政机关的职能、维护司法机关行使独立司法的权力。

林郑忆述2017年7月初次到立法会出席答问会时,先回顾过去三十多年,如何做好行政立法关系,“当时我唔系卖口乖,我话我真系好钟意嚟立法会”,希望立法会是议事论事,做实事的地方。不过当时仍有内耗,2017年的背景,是前一年选举后的政治局面,香港充斥内耗、斗争、剑拔弩张,她对此感到很伤心。当时有公务员向她苦笑指,不知多少次会议后,才可以入到议事厅开始自己的议程,她自己也感到十分痛心。

林郑指,当时官员及议员缺乏互信,拖慢落实政策速度,但当时仍未灰心,仍相信绝大部份议员官员都是深爱香港,为困境找出路,“其后一、两年间我努力过”,与不同党派沟通。所以2017、2018年施政报告,尽管在政治化议会,议员分组点票的致谢动议都通过。但后来修例风波证明,行政立法良好关系必须建基于一国两制原则。后来大家都知道,反中乱港者用选举进入管治体制,破坏中央特区关系,轻则拖垮特区管治,重则颠覆政权、危害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