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半山手记|邓炳强升官需等一等? AO党或冷手执个热煎堆
踏入六月,现届林郑月娥政府步入倒数,候任特首李家超组阁转入直路,下届管治团队的轮廓开始隐现──现任特首办主任陈国基极可能“跳两级”,升任港府第二把交椅政务司司长,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和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亦盛传连任,下届三司大抵敲定!
至于新设的副司长位置,发展局局长黄伟纶被视为财政司副司长大热,一度被传是政务司副司长黑马的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则升迁存在变数,有指下届特首与政务司司长都是纪律部队出身,政务司副司长不宜来自同一系统。如果此言属实,AO党或可冷手执个热煎堆,在下届政府仍大有发挥空间。
下届政务司辖下9局 5局局长传离任或正悬空
沙半山没有收到小道消息,只是凭基本逻辑推敲,AO党在下届政府虽然已失去昔日主导地位,但仍有广阔施展空间。以政务司副司长人选为例,倘一如传闻,并非来自保安系统官员,政务官系统就成大热。
环顾下届三司十五局,隶属政务司的有九个政策局,撇除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和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同为武官出身),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食物及卫生局(下届称医务卫生局)局长陈肇始盛传将不再连任,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新设的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的局长职位正悬空,环境局(下届称环境及生态局)局长黄锦星亦传有意离开热厨房,剩下来的,就只有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而二人都是出身自政务职系。
如果说,李家超、陈国基都是从保安范围“半途出家”,担任港府第一、第二把交椅,政务司副司长最好由熟悉政府内部运作的问责局长出任,那么,聂德权和杨润雄就自然成为“唯二”人选了。
也不是不能从财政司辖下的几个局长物色人选,但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邱腾华亦被传将离任;运输及房屋局(下届将一拆为二)局长陈帆须负责重中之重的房屋政策,不宜从财爷陈茂波身边挖走;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入政府年月尚浅;创新及科技局局长薛永恒在政圈声评不算突出,故都未被视为潜在人选。
聂德权早入政府 在AO系统拥先天优势
翻查资料,杨润雄比聂德权年长一岁,但聂德权更早加入政府,1986年便考进政务职系,比杨足足早了6年。从政务系统论资排辈的传统,聂德权晋升政务司副司长的“先天优势”较大,加上政界流传,他获特首林郑月娥向中央力荐,聂作为现届问责班子中仅有的三名资深政务官之一,仕途更上一层楼,不足为奇。无怪乎,日前林郑月娥罕有地两度公开盛赞邓炳强,其中在沙头角码头开放仪式致辞时,更主动拍掌,欢呼带动在场人士起哄,向邓炳强致意,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因为林郑知道“爱将”聂德权有望升任副司长,故特意向“大热倒灶”的邓炳强抛橄榄枝,以作安抚。
杨润雄获委入资审会 通过中央信任一关
不过,正如已故资深体育新闻主播伍晃荣的名言:波系圆嘅。世事往往难料,尤其是现时中央用人常出其不意,去年又有谁会想到,李家超会获晋升为政务司司长,往后更当上港府阿一?所以政务司副司长花落谁家,至今仍然无人敢说死。有政界人士特别提醒沙半山,月前中央任命杨润雄,填补徐英伟被免去民政事务局局长后悬空的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成员空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填补李家超的资审会主席之位)。资审会的其他官守成员,就只有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以及保安局局长邓炳强,杨润雄可与其并列,反映已通过中央信任一关,其获信任程度甚至高于其他问责局长。
当然,政务官的特质是通才训练,聂德权也好,杨润雄亦好,除了升任政务司副司长一途,还有其他职位调动的可能性。所以政圈有传,曾任社会福利署署长的聂德权,也是平调担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人选之一,而杨润雄亦有传或会出任文化体育及旅游局长,又或商经局局长,而其教育局局长职位,则交棒副局长蔡若莲。
外间对下届问责团队的人选揣测多多,一来因为除三司和个别局长人选外,其他位置谁属,大多仍是讳莫如深,二来在AO通材原则下,聂德权和杨润雄可“走位”路径众多,不能低估其可能性。但怎说也好,聂德权、杨润雄,加上黄伟纶,都是政务官出身,无论谁人升官,谁人平调,谁人原位留任,“AO党”在下届政府仍然“有得玩”,毕竟特区政府是一部庞大而复杂的行政机器,熟手技工仍有其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价值。
曾国卫在北京行走多年 仕途同样不容低估
说回两名来自保安系统的问责局长邓炳强和曾国卫,有接近北京消息人士分析,前者固然在建制圈子人气极盛,后者在北京行走多年,仕途同样不容低估,二人中其中一人升官,乃迟早之事,未来就看二人的表现和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