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清零|林郑避谈、陈茂波屡提 学者解构理由 关乎特首战?

撰文: 郑宝生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下,特区政府抗疫表现饱受批评,近日特首林郑月娥调整本港抗疫策略,包括暂缓全民强检,同时间解除禁飞令、放寛限聚措施,就被质疑是变相“与病毒共存”,对于是否以“动态清零”为目标,林郑过去几日未正面回应,仅称非两条路线之争。

另一边厢,作为下任特首热门人选的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连日却反复强调要坚持“动态清零”,称如果不能成功压制疫情、达不到“动态清零”,就难以跟内地恢复通关,对香港的经济影响更大。

特首选举开跑在即,政府高层口径不一,究竟有何玄机?

▼3月21日 政府在抗疫记者会公布复常路线图▼

+14

多次被问到动态清零 林郑:不想纠缠

翻查近日政府对于抗疫路向的言论,林郑月娥在上周日(20日)被问到,本港抗疫路向是坚持“动态清零”还是“中国式与病毒共存”,她回应指因本港仍处于疫情严峻阶段,“整体抗疫路向暂时未完全决定得到”。她解释,全世界包括中国内地都在检视疫情发展,及相对的处理手段,强调不想纠缠于一个形容上,因每一种说法都会引起不同人士的揣测和演绎。

林郑月娥周一(21日)公布防疫措施“中期检讨”,宣布暂缓全民强检,并在4月21日起分阶段逐步解除大部份社交距离措施,同时又在4月1日起取消对9个国家的禁飞令。

林郑强调目标与国家一致

到了周四(24日),林郑被问到会否跟随新加坡放宽限制措施。她回应每个政府应对疫情的政策及策略都不同:“我唔认为有一套,可以通用喺唔同地方,我亦唔相信只有两条路,所有要我哋拣行A路定B路,可能不太有意义!”她强调会以香港最佳福祉为依归,作出判断及决定,相信香港仍然是具吸引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又表示政府抗疫目标清晰,“同国家系一致”,以保护市民生命至上。

▼3月24日 粉岭马适路方舱医院入住率逾7成▼

陈茂波:如达不到动态清零 难与内地通关

抗疫是政府总动员工作,多名高官近日“排队”接受官媒专访,政务司司长李家超接受访问时表示,现在不是放松的时候,要继续保持高度备战状态,继续抗击新冠病毒。他预计高位平台期相信会持续一个长时间,特区政府会努力把所有抗疫的措施做得更扎实。在访问中,李家超未有提及“动态清零”或“与病毒共存”等字眼。

至于陈茂波,他上周一与林郑、李家超同场出席记者会,全程只答了一条问题,他谈及香港竞争力时,提到当疫情被遏止后,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个“动态清零”的情况下,继续争取和内地通关。他近日在访问中表示,亦再次提到“动态清零”,指如果不能成功压制疫情、达不到“动态清零”及保持平衡,就难以跟内地恢复通关,对香港的经济影响更大。

▼3月25日 政府公布4月初向市民派防疫服务包▼

+6

刘兆佳指动态清零是长远基础抗疫策略

对于港府高层口径不一致,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认为,“动态清零”是国家及香港长远的基础抗疫策略,指的是要在疫情萌芽期大力扑熄,而非要保持零个案。他说,中国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抗疫目标,可见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重视人命”。在这前提下,他认为陈茂波说的是长远的抗疫政策。

眼下疫情严峻 林郑采短期策略先行“三减”

至于林郑月娥的说法,刘兆佳则认为是短期抗疫方针,“内地都想你‘清零’,但每日万几宗个案,现实上无可能嘛”。他强调,林郑没有说放弃“动态清零”,而是根据疫情而调整应对策略,“唯有就系要尽量控制疫情,首先达至‘三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

▼3月21日 政府宣布最快4月20日放宽社交距离措施▼

+5

1个月后放宽措施社会有期望 若要延期打击威信

刘兆佳分析,两人的说法没有冲突,同时内地亦不时检讨抗疫手段,要因应疫情而变化。他说,最近政府的多项调整及新措施,例如调整强检、大量派发物资等,是在“买时间”,认为要注意未来1个月的抗疫成果,“食肆等各行业都盼望4月放宽措施,可以逐步正常运作,如果1个月内控制到疫情,对政府管治威信来说有很好的提振作用,但如果1个月后仍未控制疫情,而令到放宽措施延期,则会打击政府威信。”

有建制中人表示,如果有细心留意陈茂波过去一年的网志、公开发言,可发现财爷非常紧贴中央路线,行文用字也富有内地色彩,既然“动态清零”是国策,被视为特首人选之一的陈茂波,自然要强调“动态清零”,显示自己“有所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