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分析︱措施有“小惊喜” 但尚欠一项关键纾困计划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财政预算案2022】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23日)发表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份预算案。受惠卖地、印花税等收入比预期高,本年度财政状况由原先预期可能录得千亿赤字,变成189亿元盈余。
陈茂波在预算案中,推出超过1,700亿元逆周期措施,包括将电子消费券加码至1万元,大部分“派糖”措施亦维持;另有几项措施颇具新意,如首次推出租楼扣税、引入累进差饷制度、立法暂缓追租等。
库房充足,陈茂波预计财政储备在本届政府届满时,维持约9400亿元,储备水平仍高于金融海啸、SARS时期,既然财政状况较预期理想,市民仍然需要质疑:为何不能再多做一点,纾缓失业情况,特别是受疫情冲击的各行各业?

▼财政预算案懒人包▼

+1

陈茂波于今年预算案中,较“新鲜”的措施有三:

1. “租楼扣税”

陈茂波建议由2022/23课税年度起,设立住宅租金开支扣除,以减轻并没持有任何住宅物业的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纳税人租住私人物业的负担,每个课税年度的扣除上限为10万元,预期在今年第二季将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

政府过往援助市民的措施,如宽免差饷等,大都被指主要帮助业主;㓥房租管亦是今年才开始实施,又没有起始租金,成效成疑。整体的租务管制又已取消多年,政府至今无意重推。因此,政府过往一向被批评忽略租楼人士的需要。

以“租楼扣税”形式容许直接将租金负担作为扣税项目,无疑可减轻一众中低收入、夹心阶层的“无壳蜗牛”的负担。陈茂波在记者会中亦提及,香港人住屋形式有很多种,一些是自置单位,一些是长租,一些是租楼储钱上车,三者都需要顾及。

2. 暂缓追讨欠租

疫情下中小企生意受打击,部分处所甚至要停业,但租金要照样交,基本上只能“食老本”,如果负担不来就要关门大吉。但受制于私人财产权利,政府往往不敢用强制方法要求业主减租免租,只能欠缺说服力地,呼吁业主和租客“互谅互让”,显然没什么作用。

陈茂波是次采取的,是相对“中间落墨”的措施,立法禁止业主对指定行业未能如期缴交租金的租户,终止租约、服务或采取其他相关法律行动,为期三个月,并可按需要再延长最多三个月,法例六个月后自动失效。

虽然最终租金还是要交,但至少为企业提供喘息空间,而且显示政府总算开始正视处所关闭/生意受影响下“白交租”问题,愿意踏出第一步尝试处理。

3. 进一步放宽楼按

陈茂波表示,已指示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修订按揭保险计划,可申请最高八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将由1,000万元提升至1,200百万元,首次置业人士可申请最高九成按揭贷款的楼价上限则会由现时800万元提升至1,000万元。

这是继2019施政报告后,政府再一次放宽俗称“上车盘”的置业门槛,为供得起楼但欠缺首付的人士提供上车机会,让他们可以购买更大的单位。不过,放宽按保门槛后,若购买一个1,200万元的住宅物业,首付降至240万元,要通过压力测试下,最低月入要求为9万元,成效会否大打折扣呢?

▼政府2月23日公布今年再推出电子消费券▼

+2

财政比预期理想:为何不能“再加力”?

不过话说回来,政府“意外”地录得盈余,本年度最终财政储备预料为9,467亿元,预计到2027年可以达到10,646亿元,逐步重回一万亿水平以上,明显比起去年所预测的数字来得乐观。陈茂波解释,这是因为政府有一些原定的开支因疫情关系用不了、公务员编制继续落实零增长、在经常开支方面更为审慎、并且计及政府未来会想方法增加收入。

陈茂波在过去两年的赤字预算中,都大刀阔斧推出派钱、防疫抗疫基金、消费券等措施,今年则继续派发一万元消费券。可以看出,陈茂波的整体理财策略,原意确是在疫情影响经济下“应使则使”,并在随后构思其他方法填补财政黑洞,持平而论可予肯定。不过站在市民角度,当然有可能产生疑问:既然今年市道那么差,财政又比预期理想,惠民纾困措施为何不能再“加力”?

消费券是今年受惠范围最广泛的措施,固然可助市民购买防疫物资和日用品等,解燃眉之急。可是局限在于,对整体经济的提振作用成疑。尤其在严厉社交限制下,许多行业如餐饮、被关闭的处所,处于前所未有的水深火热情况,即使市民消费券到手都“冇订去”,这些处所连生意都做不到,肯定不能受惠。

自由党主席张宇人(左二)。(自由党提供)

张宇人:饮食界只能撑到2月底 应重推“保就业”

政府于前年推出、前后两轮的“保就业”计划,耗资911亿元,向雇主提供有时限的财政支援,协助其他们支付员工薪金,保留可能会被遣散的雇员。开支固然庞大,以及被批评只帮雇主,但无可否认对纾缓失业情况带来显著帮助。在今日各行各业再次受防疫限制陷入“冰封”之际,政府是否需要在防止失业情况恶化方面再想办法,值得深思。

自由党主席、饮食界立法会议员张宇人表示,第五轮和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仅足饮食业界支撑到2月底,恳请政府在“保就业”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