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选举︱非建制直选全军覆没 政界分析:高估潘焯鸿吸票能力
新制度下的首次立法会选举今日(20日)已有结果,在投票率仅三成下,地区直选非建制派无人胜选,不仅落败,而是每区得票与对手相距甚远。即使是选前被认为有机会胜出的港岛东潘焯鸿,亦在得票低于同区所有对手之下落败。
非建制在直选全军尽墨,最明显理由固然是民主派选民未有踊跃投票。综合政界人士及学者分析,选前外界很可能高估了个别非建制候选人的吸票能力,以及低估民主派支持者对新选制的冷漠程度。
卢文端“建制全胜即输”预言成真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由今年初到选举前,多番表示落实“爱国者治港”后的新制度并非搞“清一色”,只要符合爱国爱港、“五个善于”等要求,一样可以依法参选;全国侨联副主席卢文端上周撰文,认为建制派“全胜即输”,更指建制派支持者可考虑“过票”给对家。再加上,地区直选“双议席单票制”的设计本身,就是预期可能会有非建制派当选。
综合选前政界人士预测,纵使多区直选候选人排面实力悬殊,总有一、两区有少许悬念,例如参选港岛东的沙中线“吹哨者”潘焯鸿、获民协桩脚支持的九龙西冯检基等。
然而今届选举,民主党、民协等传统民主派政党未有参加,亦有部分身处海外的民主派人士呼吁“杯葛”选举,终直选投票率只有约30.2%,创历届选举新低。观乎各区直选结果,非建制参选人不但全军覆没,连“战至最后一刻”的机会都没有,多区非建制候选人的得票,甚至连五位数都未达到,算是一个“小意外”。
林朝晖:无选举气氛 个别候选人拉票亦“躺平”
全国港澳研究会成员林朝晖表示,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投票率低,此外根据过往投票惯性,下午是民主派支持者投票的主要时间点,但他昨日下午巡视几个关键票站,都不见到有很热烈的拉票活动,或许个别非建制候选人本身都有一定的“躺平”倾向。
潘焯鸿在选前被认为是相对有机会的一位,但仍然低票落败。林朝晖指,潘在非建制整体参选人当中,确实已算是“质素比较高”的一位,但一方面没有选举气氛,另一方面他亦未能引起一个很清晰、尖锐的选举民生议题,从而令非建制支持者认为有必要投票,“从佢几次选举论坛、宣传品,都比较集中讲要‘监察政府’,或者不要一言堂。呢个其实唔系一个尖锐嘅议题,选民唔会觉得有切肤之痛、或者同自身利益有关,需要行出嚟为佢投票。”
民主派人士:签几张纸无补于事
有政界人士私下向笔者指,政界可能高估了个别候选人的知名度:“会留意潘焯鸿动向的人,都是政圈中人或有留意时事的人,或许会有种错觉以为他势头好强。但其实泛民那一边,选民只是沉默了”,不少人对选举并不在乎。
另有民主派人士提到,民主派选民“铁了心”不再投票,外界或许低估了他们的冷漠程度:“一来他们觉得去到票站投票,就是在帮政府推高投票率、增加新制度的认受性;二来出参选的人,大都不是知名民主派人士。说那么多都没有用,不投就是不投。不是(民主党人士)签几张纸个人身份支持,选民就会支持你。”
袁弥昌:“中间派”已灭绝无市场
时事评论员袁弥昌亦指,相信潘焯鸿一开初参选之时,已知道选战不易打,民主派支持者投票意欲低下,所以采取颇为冒险的方式,包括与民主党人士如梁翊婷、苏逸恒等“孖头”宣传,但始终“泛民啲票出唔到嚟”。他指,新选举制度带出的讯息很清楚,出选就一定是得到当局加持,卢文端上星期甚至提出建制派选民“过票”给对家,讯息更加明确,非建制派也要建制派配票才能赢:“对于一些黄营的选民来说,这些候选人已没有可能代表到他们,无论他们如何宣传,已经不是那回事了。”
就日后政治局面,袁弥昌相信随著民主派在体制内消失,中间派亦已一并“灭绝”,“去年我们发起‘希望联盟’提出中间路线,为的是防止民主派35+、建制派主导,导致北京启动‘核选项’。现时‘核选项’早已经启动,中间路线在社会上,亦再没有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