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风球︱议员拟邀天文台赴立会解画 隶属商经局因影响经济?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热带气旋“狮子山”袭港期间,天文台被质疑发出黑色暴雨警告时间太迟,发出时广泛地区已下暴雨以致严重水浸;发出及更改热带气旋警告的时间、预测亦“一时一样”,让市民无所适从。天文台再度成为指摘对象,近两日在社交网上亦遭到网民洗版式“问候”,亦有部分人将跑马地棚架倒塌导致女工死亡的事件,归咎天文台未有及早预警以致没有停工。
据了解,有立法会议员认为天文台是次处理天气预报的安排确有不少改善空间,正酝酿邀请官员前往立法会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解画。

+11

纵观“狮子山”袭港期间,天文台对于警告信号的处理,主要争议有3个:

1. 暴雨警告信号问题

于10月8日三号风球生效期间,香港广泛地区已下暴雨。可是天文台一直维持前一晚发出的黄色暴雨警告,到天文台于早上11时20分改发红色暴雨警告信号时,广泛地区已发生水浸,汽车死火,有巴士亦要在淹浸之中行驶,被网民戏称为“水上巴士”,相当危险。

最终,“红雨”只维持25分钟就改发“黑雨”,似乎失却了警告信号“预警”的功能。

+4

2. 早上突挂8号波

此外,天文台在周五凌晨发出新闻稿指:“除非狮子山显著增强或采取靠近香港的路径移动,否则改发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机会较低。”而最终天文台在未有先兆之下,于昨日凌晨4时40分突然宣布预料在早上6时40分或之前改发八号信号,被指预测错误。

虽然观乎天文台风速数据,香港风力最强的时间确实是周六出现,周五早早挂波也未必合乎要求,而热带气旋风力变化确实有相当多变数。不过亦有意见指,天文台可以在发出三号风球时事先警告这些不确定因素,毋须过早断定“上8”机会低。

3. “落波”时间一改再改

天文台昨日清晨6时40分发出8号风球,其后数度公布考虑改挂3号风球,由“下午初时”一直延伸至今日日出前,至少出现6个说法。“改口”次数之多十分罕见,有网民嘲笑天文台“优柔寡断”。天文台其后撰文解释,昨早影响珠江口的雨带移动较快,因此预料风力将会减弱,但“狮子山”外围广阔狂风雨带在整个下午没有大改变,情况不似预期,狂风雨带比预料中更广阔和持续。

前助理台长:气象变化万千 角色矛盾说法属无稽

总而言之,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天文台成为众矢之的。其中,有市民重提天文台至今仍隶属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与气象部门的身份角色不符。网上常有阴谋论声言,天文台“挂波”时会否考虑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间接导致对于在工作天发出八号风球和黑雨,取态显得较为保守?

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表示,作为面向公众的气象部门,在可以照顾到情况下,尽可能考虑市民大众的安全,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他指问题的症结在于,以现今科学水平,预报天气从来有很多随机性,气象是变化万千的,雨带有可能急速出现,影响的地区亦可能有变化。如果天文台每次都预早很多发出红雨黑雨,就会有更多误报的可能性,最后同样是导致市民警觉性降低,“你话每次落雨,都期望天文台一、两小时前发出红雨黑雨,呢个系不切实际。”

不过他同意,总不可能要求天文台每次都“够晒标”才发出相关警告,因此这需要机构视乎实际情况作一节衷,在尽早给市民警告的前提下,又不会因为太早预报而导致时常误报,“我哋气象学古老嘅说法系,天气预报既系科学亦系艺术,取决于气象部门如何平衡、两者取其轻。”

天文台前助理台长梁荣武。(资料图片)

商经局曾指天文台决定影响商业

至于网上有关天文台隶属商经局以致出现角色矛盾的说法,梁荣武认为是无稽之谈,指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气象机构都隶属于经济相关部门,例如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都隶属商务部:“咁多人崇拜美国,美国都系咁啦。既然天气系会影响经济活动同埋发展,咁又有咩问题呢?”他明言,天文台决策的自主程度相当高,“挂波、发警告,从来系依据科学,起码我做过咁多年,从来未见过局方有任何干预。”

前天文台台长岑智明曾解释,天文台隶属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是由于早年的天文台为航运提供观象资讯,与当时的香港经济活动息息相关。2014年,民建联议员陈克勤曾提出,政府会否将天文台由原本商经局拨到环境局辖下部门,但时任商经局长苏锦梁指天文台的决定影响商业运作,拨归经济部门辖下管理亦有历史因素,无意改动。

葛珮帆:非为批评什么 希望建设性讨论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委员葛珮帆在上周五暴雨当日期间,指现时天文台的气象卫星图像结合地理资讯系统(GIS)及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可以准确地预测到局部地区的雨量,相信几日前已预计到热带气旋影响香港之下,香港会出现特大暴雨,而当日市面实际上也出现严重水浸、棚架倒塌,十分危险。她同时提到,教育局处理学生停课安排时不应太僵化,可及早通知当日停课,避免再有学生上学途中遇上特大暴雨、浑身湿透的情况。

葛珮帆回复笔者查询指,会尝试要求相关官员到事务委员会解画。她指,当然明白天文台十分专业,依据科学数据决定如何预警,但在某些情况下,天文台可能被市民觉得不够贴地:“市民对天文台嘅期望,唔会只系想知道一啲科学数据,而系想知道外面天气嘅潜在危险,等大家可以做好啲准备工作。大家会觉得同市民沟通方面,系咪可以做得好啲呢?例如更加善用科技?改善同市民沟通模式?”

葛珮帆举例指,天文台可以和不同政策局加强沟通,及早提醒可能有特大暴雨,其他部门亦可更加人性化处理,解决市民最切身的问题,不同部门也可以汲取教训,未来避免类似混乱再出现。她强调:“唔系想批评佢哋(天文台)啲乜嘢,而系想揾一个建设性嘅办法,睇下点样可以再做好啲。”

张华峰:要求官员解释合理

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主席张华峰向笔者表示,目前并没有相关议程,如果在下次会议开始前有委员要求加插议程或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指定事项,他会发信征询委员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加插;如政府官员有特定要求,也可加插议程。他指,暂时未收到委员相关要求。

至于原则上,张华峰个人认为邀请官员解释的要求合理:“风暴来得好急,但(天文台)睇落又好似无充分预告,落波时间都改咗几次,𠵱家科技咁发达,会唔会可以做得好啲呢?你知道啦,香港成个城市好多嘢都好紧迫,一个讯号早挂迟挂,都可以搞到手忙脚乱。”

钟国斌称非“big deal”

另一委员、自由党党魁钟国斌则认为未必需要,相信天文台发出警告信号是以科学数据为依归,但当然科学之余亦可人性化一点:“会否解释多一点,让大家了解些,天文台是依靠什么数据,如何作最终决定呢?这个当然有讨论空间。”他笑言:“细细个都讲啦,天有不测之风云。天气呢啲嘢,成日都有人投诉啦,做唔到自己需要就会投诉。”

他又提到,现届立法会在会期完结前所余时间不多,只剩一次在10月22日的会议,讨论《施政报告》内容,“净返两个星期就完会,时间上容唔容许都未知。如果主席有所决定,又‘摄’到时间,秘书处又配合到嘅,咪一齐倾,但我个人就觉得未‘big deal’(重要)到呢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