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会︱无票投但必须注意的8大转折 牵动特首战与未来香港命运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选举委员会界别分组选举今日(19日)举行,在新选举制度下,选民人数不足8,000,因此大部份市民都无票在手。不过无票归无票,这场选举对于香港未来政治局面仍有重大影响,值得所有市民留意,其中一个将会直接影响所有地方选区选民。

▼立法会今年通过选举制度修改▼

1. 新选举制度下的第一场选举

经历修例风波、民主派35+行动等政治事件,中央强调“爱国者治港”原则,全国人大会议于3月11日通过《关于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和附件二《立法会的产生办法和表决程序》。

完善选举制度的本地立法修例草案,5月27日于立法会正式通过。在新制度下,1年内随即有3场重要选举,分别是选委会界别分组选举、12月的立法会选举、明年3月的立法会选举,因此今日的选委会选举,将是“打头阵”的一场。这次选举意义重大,是重新构建并被充分赋权的选举委员会的首次选举,选委会权力大大升级。

选委会选举沙田票站。(张浩维摄)

2. 负责选出未来特首

众所周知,选委会最大功能就是提名和选出未来特首。根据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行政长官候选人须获得不少于188名选举委员会委员的提名,且在五个界别中每个界别参与提名的委员须不少于15名。每名选举委员会委员只可提出一名候选人。

因此新出炉的选委会,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特首的人选。有意参选的各路人马,除须获得中央首肯外,还需要向各界别选委“拜票”。

今届是历来两大政治阵营比例最悬殊的选委会选举,往届民主派进占多个专业界别的席位已不可能出现。(资料图片)

3. 立法会“432”都来自这里

选委会在新制度下权力大增,除负责提名及选出行政长官外,也会负责提名立法会议员。无论是40席选委会界别议员、30席功能组别议员还是20席地方选区议员,所有立法会参选人都必须在选委会5大界别中,各取得两个提名,再通过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核,才能入闸参选。所以未来所有参与地方选区界别的人士,就接受市民直选“洗礼”之前,第一层须先过选委会一关。

4. 直接选出近半立法会议员

立法会选举委员会议席,自2004年选举后取消,但新制度下重新出现,而且席位在3个组别中最多。在立法会新选举制度下,40名议员会由选举委员会选出。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较早前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希望选委会议席出现后,往后立法会议员可以多从大局出发,不再被个别业界或地区的利益捆绑,促进“良政善治”。

新一届立法会,多达40席由选委会选出。(资料图片)

5. 非建制派参选者少

从数字上看,今次是回归以来,最接近“清一色”的选委会选举。2000年选委会选举,虽然受到民主派杯葛,但仍有22名时任民主派立法会任当然选委。至2006、2011、2016年三届,民主派积极抢攻选委会,选举气氛较炽热。

今次选委会选举,有狄志远、周贤明至少两名非建制派参选选委会,其余参选人皆为建制派或立场不明显人士。立法会内已无民主派议员,原任立法会议员的热血公民郑松泰,亦被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裁定提名无效,不能任当然选委兼失立法会议席,医学界陈沛然亦没有登记为当然选委。

6. 市民大众普遍无票

翻查历年选举管理委员会报告,2000年选委会选举,已登记选民(团体连同个人)总数为179,024名;2006年选举,选民总数为220,307名;2011年选举,选民总数249,499名;2016年选举,选民总数为246,440名。

今届选委会选举选民(投票人)数目仅7,971名,比上届大跌约97%,而且多个界别已自动当选,实际上只有约4,800人有份投票,创下回归以来选民人数的新低。不过,亦有分析认为,团体票背后代表许多很多选民,不能一概而论。

▼新选举制度下 全国性团体界别登场▼

+3

7. 北京铁票近千 “安全系数”极高

在过往的选委会选举中,民主派总能透过专业界别、立法会界别等,取得一定席位,上届就得到创新高的326席。在旧制度下,如以这个基数再加上区议会的117票,民主派就可以占有多于3分之1席位。在中央眼中,这制度下仍有“出事”可能。

新制度下选委会全面改组,“国家队”全面进场。40个界别分组中加入大批“国家队”,等同中央铁票;以往由民主派占优的第二界别(专业界),全部由个人票改为团体票,并于法律界、会计界等分组加入国家组织相关的港人代表等。

据《香港01》统计,不论是否需经过选举,1,500席选委中约有879席,北京或特区政府都可掌握/有能力影响人选。简言之“铁票”数目已过半,中央对未来特首人选,有“一锤定音”的能力,“出事”机会可说为零。

8. 选委会设“总召集人”制度

新修订的《基本法》附件一中,藏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细节。选举委员会设召集人制度,负责必要时召集选举委员会会议,办理有关事宜。总召集人由担任国家领导职务的选举委员会委员担任,总召集人在选举委员会每个界别各指定若干名召集人。

目前外界对于这个“总召集人”所知甚少,包括其具体职能、人选等。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曾形容,总召集人地位较特首“超然”,有“兜底”作用,由国家领导人担任。政界有传,这个职位或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或梁振英出任,但亦可能有“第三人选”。

参选人名单,请参阅《香港01》选委会选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