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引海外医生惹反对 李国章批医界自私:恨不得只剩自己行医
本港公营医院医生人手不足的问题人所共知,特首林郑月娥今年2月于立法会宣布,将建议修订《医生注册条例》,于海外指定医学院受训练的港人医生,回港在公营机构工作5年后可正式注册执业,免却执业资格试。林郑当时点名有医学界背景的行政会议成员李国章和林正财,参与解说工作,相关草案本月将提交立法会审议。
李国章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根据他接触医学界人士的经验,绝大部分医生组织目前仍然“企得好硬”,没有任何妥协空间,一定反对到底,但他认为这情况无可避免,因为有些医生始终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甚至恨不得全港只有自己一名医生,垄断一切,但政府无论如何都要修例,因政策对市民有利。
他更不点名批评,每个行业总会有“败类”,想问题时只看个人利益。
指医学界有人忧“分薄自己个饼”
李国章在访问中形容,今次政府所建议的修例内容已非常温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回来行医,要是香港人、拿香港护照的人才可以回来。这些是香港人,别人替我们训练的医生,为何不吸纳回来呢?”
对于“海外医生所受训练不够水准”的说法,他反驳指政府将会成立委员会审视合资格学府名单,成员包括两间大学医学院院长、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代表,有能力保证相关海外医学院的水准;况且这些医生回港后也要在公营医院工作5年才可获得正式资格,如果水准有问题,随时可以停止其医生资格。
“专科新症等33个月是好事?”
李国章慨叹,解说工作已持续数个月,政府亦明确表示政策是为香港市民福祉著想,但目前看来医学界仍是企硬反对修例,“他们一定不会接受,如果我是医生,从自私角度来看,最好全香港只剩我一个医生,全部都要向我求医。(他们会考虑)加了那么多人进来,那岂非‘分薄我们的饼’?”他甚至相信,本地医生会觉得这些海外医生“最好唔好返嚟添”,因为有更多人竞争。
尽管如此,李国章表明纵使医学界反对声音如此强烈,修例都有必要性,“你看看我们(公立)医院的等候名单,有些专科新症要等33个月,病向浅中医,拖那么久才能看医生,是否一件好事?当然不是吧。正确的事情,政府一定要去做。”他相信政府最终会力排众议继续修例工作,希望今个立法年度内能完成。
料每年吸引200海外医生回流香港
具体数字方面,李国章表示,本港于1996年取消英联邦国家受训医生可来港免试执业前,每年约有200名医生循此途径来港执业,参考这个数字,估计新例未来每年增加的医生人手,也会和过往相当接近,即每年200人左右,“增加医生人手有很多方法,可以建第三间医学院、增加医科生名额,但这些措施都要10年以上才见到成效,但修例一通过就每年有多200多位医生,何尝不是一件又快又好的事呢?”
做医生,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一定要有道德,我们也不希望有些医生没有道德,可是每一个行业也会有“败类”,也会有人自私,这是无可避免的。
李国章年初接受传媒访问,回应本地医生反对放宽海外医生来港时,提到希望他们要有“医德”,不要自私,为香港市民做件好事。他向记者表示,任何行业总会有人较自私:“做医生,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一定要有道德,我们也不希望有些医生没有道德,可是每一个行业也会有‘败类’,也会有人自私,这是无可避免的。”
不过他随即否认“败类”是针对任何人或个别医生:“只能说,他们是从自身利益去看问题,但政府的事,是为全香港著想而做。”
劝欲移民年轻医生想清楚:在外地医界立足不容易
政府于2016年曾提出修改《医生注册条例》,在医务委员会引入更大比例非医生选出的委员,但医学界反响极大,当时医学界号召医科生到立法会外静坐,时任医学界立法会议员梁家骝在议会奋力拉布,以一人之力瘫痪议会,加上泛民政党转軚,修例触礁。
李国章表示,不担心今次修例会再被如此政治操作,因为是次修例所涵盖的,仅仅是到海外受训、懂广东话的香港人,相信不会涉及中港政治争议。
医学界向来较倾向民主派,尤其年轻一辈医生,对政府有较多批判,近两年政治高气压下,导致许多专业人士考虑移民,医学会会长蔡坚甚至表示,身边认识的医生“十个八个”因政治理由打算移民,亦有不少年轻医生已预备或已经考取其他国家执业资格试,条件成熟即会起行。
李国章指,《基本法》保障港人有出入境自由,因此移民与否是个人选择,但他告诫后辈,以一个香港人身份到外地保留专业资格、在业界立足并不是易事,外国也未必承认其在香港的工作经验,奉劝年轻医生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