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专访‧刘慧卿|曾成功促成政改 2019年是民主党关键转折点?

撰文: 冯子健
出版:更新:

1994年成立至今的民主党,支持香港回归、党纲列明应落实“一国两制”。不过,有党中人称曾收到中间人传话指,指民主党历史任务已完结,昨日(4月13日)的特别会员大会也通过授权中委会进一步跟进解散事宜。惟民主党毕竟是曾走进中联办商讨并促成2012年政改方案,更曾是本港泛民最大党,由兴至衰的过程中,当中是否有任何“一步”可以走得更好?2019年是否关键的转折点?

曾任民主党主席的刘慧卿接受《香港01》访问指,2019年时已非立法会议员,也不是党主席,故没有身份、亦没有能力谈及“做得啱还是做得错”。被问及若党元老司徒华当时健在,局面又是否不同?她说:“唔好如果咁多嘢喇”。

2010 年 5 月 24 日,民主党时任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刘慧卿、立法会议员张文光,跟中联办主任李刚、法律部部长冯巍、法律部副部长刘春华会面。(中联办图片)

党纲列明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民主党一直支持香港回归中国,承认中国宪法和《基本法》,党纲列明“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落实一国两制及高度民主自治的原则”。其政策总纲提到香港人的角色是“建设香港以对中国发展作出贡献”,认为稳定的中港关系有利港人。可见民主党的基本理念,与民主派内主张与内地完全区隔的派系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2010年,民主党创党以来首次跟中方官员正式公开会面对话,成就回归后的其中一幕经典,属本港政治发展上历史时刻。时任民主党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刘慧卿、立法会议员张文光走入中联办的大门,跟时任中联办主任李刚、法律部部长冯巍、法律部副部长刘春华,进行两小时会面,商讨香港政改方案。

据报,当时民主党在考虑2012年政制改革方案时,“决定采取温和、理性态度与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合作”,强调“要沟通、互动,表明了十足诚意”。最终,该次会面对话促成了政改通过,立法会由2012年起议席由60席增至70席,其中直选增5席,功能界别新增5席全拨予俗称“超级区议席”的区议会(二)。换言之,由地区产生的议席大增10席,推高立法会的直选成份,增加了对功能界别倾斜商界阵营的制衡力量。

“2012政改方案”的促成,民主党已故创党元老司徒华被认为功不可没。特别是当时方案待提交民主党会员大会表决,创党主席李柱铭明言会投下反对票,并呼吁中委反对方案。司徒华隔空开火,批评李柱铭“经常向外发表反对意见”,力撑民主党方案应该通过。

特首候选人至少应在“831决定”中提出包括“公民提名”的方案。(Getty Images)

拒绝接受831方案

不过,2014年,因应两年后的立法会选举和翌年的特首选举,中央提出“8·31”政改方案,当中最受关注的特首选举,由提名委员会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每名候选人必须获得提名委员会全体成员半数以上的支持,才能参选。立法会则在行政长官普选后,全体议员可以普选方式产生。

不过,方案被民主派斥为“假普选”,同年九月引发持续79日的“占中”,民主党也有参与其中,方案最终于2015年6月在立法会中以大比数遭否决。

在民主党晚宴上,一向好唱口的李华明笑言要把歌曲献给林郑,坐在主家席的林郑亦笑逐颜看,随即举手捐款。(资料图片)

民主党与政府关系非一成不变

为何两次的取态回异?刘慧卿形容2012年政改方案是符合《基本法》有关循序渐进落实普选:“就算时光倒流,当年也会赞成与中联办讨论2012年政改方案虽然有人话永远都唔会同共产党倾,但我唔系𠮶个嚟”。至于“8·31”方案,她指并非真普选,故民主党要反对。

自此,民主党与中央、港府关系反复。2018年,林郑月娥接替梁振英任行政长官,社会吹和风,她出席民主党晚宴,事后更透过社交网站分享晚宴相片,并加入“#大和解”标签,事后表示不同政党邀请都必定会出席,并笑言“除非是鼓吹港独的政党,咁就唔使预我”。

不过,“融洽”关系并未持久,2019年爆发反修例风波,现场不乏民主党立法会议员的身影。接著是民主派初选,当中更牵涉由戴耀庭提出的“真揽炒十步”包括倡议两度否决财政预算案,迫使解散立法会和特首下台等,多名民主党议员也有参与。结果,当风波平息和引入《香港国安法》后,多名民主党议员遭拘控,并被定罪入狱;部分人选择远走他乡。

如果2019年民主党方针有变,如今局面会否不同?刘慧卿回应称:“我唔知,我冇办法答到你”。她反复强调,当时已没有参选,并非立法会议员,也非党领导层,并无参与当中任何讨论。

没有支持做或不做一些事,故没有身份、亦没有能力谈及做得啱还是做得错。
民主党前主席刘慧卿
刘慧卿多年来秉持“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夏家朗摄)

2019年若司徒华健在 局面会否不同?

但外界始终有一个疑问,支持回归、支持“一国两制”、曾经创造历史的民主党为何仍难逃迈向解散之路?当年有份进入中联办的刘慧卿:“老实讲,我点答妳啫。妳讲得好啱,有啲人会觉得有冇搞错,民主党都咩?但就系搞错啰,冇办法啰”。

如果2019年前后,华叔(司徒华)仍健在,局面又会否不同?刘慧卿指“唔好如果咁多嘢喇,冇办法,点叫华叔返嚟同我哋讲”。

司徒华于2011年因肺癌去世,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发文哀悼,指“司徒华先生一生热爱中华、热爱香港,致力推动民主发展”,“他支持2012政改方案,力争党友及市民认同。政改方案通过,香港民主迈出重要一步,司徒华先生功不可没。”

支联会前主席、民主党元老司徒华(资料图片)

刘慧卿:“一国两制”下要有“与虎同眠”的心态

过去的已不能扭转,刘慧卿重申,从政多年一向反对暴力,认为需秉持“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无论警察、普通人、甚么人使用暴力都不同意,认为均须叫停,惟很多不幸的事情始终发生了。

她又认为,不应把形势改变全归咎于2019年。她指“一国两制”下,大家要有“与虎同眠”的心态,但同时也强调要对共产党“公道啲”。她解释,1997年香港回归后,相安无事,就算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不喜欢香港成为“示威之都”,亦无阻市民上街,“一个玻璃樽都冇打烂,几长时间都冇事”。

至于平衡应如何拿捏,刘慧卿直言“其实冇平衡,主要系佢(中央)自己约制”,即有权但不行使相关权力。

刘慧卿指,软对抗并非犯罪。(夏家朗摄)

刘慧卿:软对抗又唔系罪嚟嘅

如今,香港步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国安法》及落实《基本法》23条本地立法的《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相继落实。不过,港府持续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慎防“软对抗”。对此,刘慧卿认为:“冇办法啦,软对抗又唔系罪嚟嘅”,但反问是否社会要全部“封嘴”?她强调,社会需要有不同声音,不是一有不同声音就是“软对抗”,否则“死得人多”。

刘慧卿指社会若无人向前行就会没有前途,但香港并非如此。(夏家朗摄)

香港现时困难 但并非玩完

政改、争取自由等议题,如今鲜有人提及,但刘慧卿相信仍有人会争取自由,但也呼吁大家要用不危险的方法去尽力做,大家要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做啲嘢”,且认为当社会没有人肯向前行,社会就会没有前途,但她相信香港并非如此。她不认同香港因此“玩完”,但指现时是困难的时期,有人很辛苦、有人被关押多年,都很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