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选委会大洗牌“剑指”本地商界? 涉北京一个战略考虑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北京出手改革香港政制,今年人大会议将审议《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特首选举委员会除负责推举特首,将被赋予新职权,包括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而选委会亦将扩展至1,500人,增加一个新界别。
选举改制消息一出,民主派自然反应甚大,质疑是“民主倒车”,将反对势力摒弃在体制之外。不过如画面拉阔一点看,从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的讲话,以及现时坊间传出的改革方向,似乎改制同样在瞄准建制派内一个重要板块——本地商界。现时立法会功能界别主要由商界组成,代表业界利益,虽然他们同为建制派,符合现时的“爱国者治港”原则,但在经济政策上一向被指重视商界利益多于民生需要,往往导致特首施政绑手绑脚。
盛传北京“大手术”改革香港政制后,就会著手处理香港经济民生深层次问题,本地商界作为既得利益者,或被视为“主要障碍”,战略上或需削弱其势力。有政界人士相信,改组选委和立法会,客观上可以“沟淡”商界于立法会及选委会的影响力,减低商界以往“造王者”的角色,同时让特首免受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打击民主派易如反掌 背后料有更大目标

根据王晨的《草案》介绍:“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总体思路是:以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委员会重新构建和增加赋权为核心进行总体制度设计,调整和优化选举委员会的规模、组成和产生办法,继续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行政长官,并赋予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和直接参与提名全部立法会议员候选人的新职能,通过选举委员会扩大香港社会均衡有序的政治参与和更加广泛的代表性,对有关选举要素作出适当调整,同时建立全流程资格审查机制,进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实际情况、有香港特色的新的民主选举制度。”

从逻辑上,其实中央要打击民主派,单单于立法会选举设立选委会提名制,以及资格审查机制便可做到。过往港府依靠选举主任DQ参选人,现时将“入闸”审查交由更权威机构负责,只是将DQ规范化而已。今次政制改革,民主派无疑是首当其冲,但北京扩大选委会人数、恢复选委在立法会议席,背后可能有更大目标。

林郑于2018年6月提出一手楼空置税,但在商界反对声音下触礁。(资料图片)

特区政府难以自行处理社会深层次问题

其中,中央和特区政府一向视经济民生为香港社会深层次问题,当中又以房屋土地最为显著——土地资源分配不均、楼价过高,激化社会矛盾。不过要处理这个问题,单凭特区政府恐怕极难做到,因为香港现行制度下特首“有权无票”,要有效施政必须依赖建制派的支持。

现时立法会35席功能界别中,至少有一半都和商界关系密切;此外,工商界于特首选战中又每每有重要角色,因1,200名选委四大界别中,工商、金融界独占一界别,连同一些其他界别中的亲商界人士,足以左右选战结果。

特区政府向来被指不敢得罪商界,尤其是大地产商,在本届特区政府任期内,部分房屋土地政策都明显地受到商界阻力而触礁或是效用大减。例如特首林郑月娥于2018年提出、俗称“一手楼空置税”的《2019年差饷(修订)条例草案》,因为受到商界的阻力,运输及房屋局于去年10月宣布撤回;土地大辩论争议核心之一的粉岭高尔夫球场,亦因触动商界及高球界的利益,最终只能回收局部用地,发展潜力大打折扣。

可以说,特区政府在“正常状态”下已经不敢动摇商界利益,于修例风波后管治威信受到重创下,更加不可能独自处理。林郑月娥于前年9月承诺设立、研究社会深层次问题的“独立检讨委员会”,现时已烂尾收场。换言之,要处理本港深层次问题,很大程度需要由中央层面出手协调。

主管港澳事务的副总理韩正,今年再度提及本港的房屋土地民生问题需要解决。(资料图片)

连续两年提港经济民生问题 韩正话中有话?

有关这一点,中央领导人早已表达过正面讯息。去年5月,主管港澳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会见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就提到香港存在很多经济及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例如房屋改革、就业、青年向上流动等。订立《港区国安法》后,待社会恢复平静,中央会全力支持特区政府解决有关问题。

从这背景分析,韩正昨日接见政协委员时再表示“每日早上都会先阅读香港的新闻”,要求政协委员协助解决房屋、经济等深层次矛盾。这番话主要对象很可能是本地“大孖沙”,预示中央处理香港政治制度完成后,下一步就会动手处理经济民生问题,提醒他们“归队”,至少不要成为阻力。

有多于一名政界人士向笔者指,本地“大孖沙”向来是左派“眼中钉”;而对于中央政府而言,他们的政治忠诚始终及不上传统左派或内地背景人士,因此中央未必放心由他们长期掌握香港政治命脉。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亦曾表示,部分建制派人士没有家国情怀,愿意跟中国共产党合作的背后动机不是热爱国家,而是因为利益,言论被认为是暗指商界。

目前具体改革方案未明,但选委会扩充、立法会加入选委会界别后,商界于立法会的总体影响力都很可能收窄。(资料图片)

商界议会内势力收窄?

从现时政圈传出的选举改革方向,或多或少都对商界的整体影响力有“沟淡”效果,特别是选委会新增“第五界别”,占300人,几可肯定由“爱国者”包揽。前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早前已露口风,除了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外,有香港代表的全国性组织,例如全国工商联、青联、妇联的香港区代表,亦可选举代表参与选委会。

当然,范太上述谈及的例子,其代表人物不少有商界背景,但以上团体成员至少是以中央信任的人为主,甚至团体本身就有内地背景,整体可控性、安全系数更高。当这批“红人”进入选委会,至少在整体版图上商界的影响力都有所减少,其于特首选战中“造王者”的角色将会大削。

再进一步地,由于立法会新增界别预料由选委会选出,在商界选委影响力已被削弱的情况下,可以预期会有更多非商界背景的建制派人士进入议会。现时政圈仍在估计到底日后立法会90席中,选委会占30席还是40席(这涉及如何诠释王晨所指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较大比例的立法会议员”)。不过无论中央最后采纳哪一方向,可以确定的是商界对立法会的控制力会明显缩减,对政府政策的牵制力将会下降。有关这一点,待日后正式方案出炉、新选委具体人选有了眉目后,就可验证。

地产及建造界议员石礼谦。(资料图片)

石礼谦:不担心商界意见被忽略

立法会地产及建造界议员、经民联石礼谦向笔者表示,社会问题不能狭窄地以单一界别的利益去看,“边个多票啲,边个少票啲,其实意义不大,社会问题要由全个社会一齐解决”。他表示,商界过往在一些政策上向政府表达关注,不是单纯看自身利益,而是从整个香港的大原则著眼,指出政策的潜在影响。石礼谦指,不担心日后商界的意见被忽略,因为相信中央会明白如何做对香港整体社会才是最好。

自由党党魁、立法会纺织及制衣界议员钟国斌表示,现时最终改革方案仍未出炉,暂时不便评论。

▼现时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4大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