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思:垃圾征费可解固体废物危机 叹“既得利益”下难以推动

撰文: 林剑
出版:更新:

行政会议召集人陈智思今日(2月28日)于港台节目《给香港的信》表示,香港正面临都市固体废物危机,现有堆填区即将饱和。但他慨叹,政府推动的垃圾征费政策,在“既得利益”的抵触下难以实行,担心今个立法会会期内无法通过。

忧会期内无法通过修例

曾任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的陈智思表示,过往曾探访一些垃圾收集站,见到有不少可以回收的废物被白白丢掉。他指在2018年,香港人平均每天产生1.53公斤废物,每人每年产生超过半吨。现有3个堆填区也即将饱和,香港正面临固体废物危机。

政府今月初公布的《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以“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为愿景,目标为把都市固体废物的人均弃置量逐步减少40至45%,同时把回收率提升至约55%。陈智思指,要做到这个目标,由2014年就开始推动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征费)是关键措施之一,但在香港一直难以推动,在疫情及经济危机下难上加难。

陈智思直言,“任何要花钱的事物都是这样,当然会受到既得利益的抵触”,他担心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会令《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在本届立法会会期无法通过。

陈智思。(资料图片)

指政策非为赚钱 主要教育市民环保意识

陈智思提到,垃圾征费政策采“污染者自付”的原则,世界各地不少城市如南韩首尔、美国三藩市等都成功借此减少都市废物,如果无法通过,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香港面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迫在眉睫。他指,香港政府将指定垃圾袋的收费建议定为每公升0.11元,这相对三藩市居民每月平均交40美元(约312港元)为低,因为政府政策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赚钱,而是像胶袋征费一样,让市民更加在意自己扔掉的东西。

他又指面对全球暖化,有部分人的环保意识仍然不够,认为各区区议会、乡事委员会、环保团体都可以帮忙推广,因为回收政策的成效很多时取决于民间、社区、商界的合作。他又盛赞由民间组成的一次性饮品包装工作小组“免‘废’畅饮”工作十分出色,因胶樽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不过陈智思承认,现实上即使政府推动回收计划成功,也很难避免未来需要开拓堆填区、建更多焚化炉。政府在石鼓洲兴建的焚化炉,在环保团体的关注之下,最终只能以处理香港30%固体废物为目标。他呼吁,香港市民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减少固体废物,垃圾征费修例获立法会通过,将是其中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