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林郑忽然“励精图治”背后考虑 牵动香港未来五年政局
立法会今(4日)举行答问大会,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发言时,一口气花20多分钟,洋洋洒洒提出五大立法建议方向。她强调重视行政立法关系,是良好管治重要一环,希望回复正常的立法会“畀我哋做事”,显出一派“釜底抽薪”之姿,积极解决多项民生及社会议题。林郑的“励精图治”看似突然,却不在意料之外,其背后原因非但涉及政治博弈,更会影响香港未来五年的政局。
五立法建议三涉民生 为建制“抢票”?
林郑在会上主动提出的五项立法建议,牵涉区议会、医疗、住屋、消防安全及个人私隐等多个范畴,包括确立公职人员宣誓制度、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立法制定㓥房租务机制、加强旧式楼宇消防安全与赋权消务处进行消防改善工程,以及立法打击虚假讯息、侵犯个人私隐等“起底”行为。其中三项属建议多与民生相关。
若仔细留意林郑的发言,其用词相当肯定且进取,在言语间表露出相当大的“决心”,尤其就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以缓减公营医疗系统医生长期人手不足情况的建议,她主动表示“计划不算大胆”、“可以更加大步”、“畀我哋做事”等等。至于立法制定㓥房租务机制,及加强旧式楼宇消防安全,则是“贴地”感十足的政策,若确实执行,基层市民将直接受惠。
推动林郑“奋发图强”的背后原因,就宏观层面上分析,理论上今年9月将举行立法会选举,政府与建制派荣辱与共,此刻推出任何实务政策都有能利建制派争取选票。从答问大会结束后,建制派火速“大合奏”,六大政团发联合声明同撑,就可见一斑。立法会六人组,包括民建联、经民联、工联会、自由党、新民党,在声明特别提到引入海外培训医生、改善旧楼宇消防安全、加强保障私隐及打击网络“起底”行为四项,都是建制派六大政团代表与林郑早前会面时提出,他们对此表示欢迎和感谢。如此看来,林郑今日的建议,就如同一份建制的“成功争取”清单。
适逢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前在听取林郑的述职报告时强调,只有“爱国者治港”,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才有效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各种深层次问题,才能有效解决。民建联立即予以响应,提出“变革香港”建议,推动政府架构、行事管理及公务员体制,以及司法机构进行改革等,林郑自身当然更要有所表现。
图强势出招洗颓势 为竞逐连任铺垫?
作为“爱国者”,林郑首先是确立公职人员宣誓制度,她指公职人员须依法宣誓拥护《基本法》和香港,是《基本法》第104条的规定,也是《国安法》第六条的要求,她形容这符合一国两制的宪制秩序,体现爱国爱港是“天经地义”。而“爱国者”亦必须有能力“治港”,推出五项立法建议,除了符合政治要求,正好也可以一洗其抗疫不力之颓势。
最后就个人层面而言,令林郑决意“砥砺前行、重新出发”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将于明年举行的2022年特首选举。林郑过去两年可谓连番踫壁,先是提出修改逃犯条例触发修例风波,民望急挫,复而被指抗疫不力,“好打得”招牌蒙损,如今距离特首战仅余一年时间,林郑若真的想奋力争取第2个5年任期,如今必须祭出猛招挽救民望,而成功与否,将影响香港未来五年政局。
刘兆佳:建制派主导议会 有利政府推出具争议性政策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刘兆佳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目前政治环境,的确可以让特首推出较受争议的政策,而现时的政治气氛,社会上很多香港人都希望政府多关注经济社会民生问题。过去两年因为修例风波、疫情以及反对派拉布等原因,令很多实务政策滞后,林郑如今正好可以顺势提出。
刘兆佳不认为立法会选举和特首选举是今次林郑出招主要考虑,反之认为目前立法会罕有地没有民主派拉布才是主因,以往一些较具争议性的民生政策再无阻力,例如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因此,现时的局势的确有利港府以及林郑,推出利民政策,以挽救部分民望。